APP下载

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016-10-21何志民

俪人·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英语教学

何志民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英语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本学科,要走出单纯知识教学的误区,促进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英语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的情感和谐发展,注重良好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英语教学中收获良好情感,促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关键词】英语教学 心理素质 良好情感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是每个学科的基本教学任务。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顽强意志和合作精神,使他们具有稳定、健全的人格,从而得到身心全面发展作为重要培养目标。英语教学要借助自身的教学优势,开掘心理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语言的学习与学生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过度害羞的心理、内向的性格、过度焦虑和胆怯心理以及消极的情感则影响语言学习。心理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趋势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学科教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则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对推动素质教育必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当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农村中学,传统的“背单词、讲语法、做练习、去考试”的应试教育模式仍然阻碍着英语学科中素质教育的实施,致使许多学生心理负担重,学习效率低,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变苦学、厌学、死学为乐学、好学、会学,以愉快向上的心境积极主动地去习得语言,提高语言实践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学生情感和谐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特别要求把学生的情感发展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之一,不是教学附加,而是课程的一部分。教师要积极构建和谐的教学“情绪场”,使整个教学都弥漫着一种轻松、和谐、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首先,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以特有的亲和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用爱心去贴近学生。因为教学活动的对象是有情有义的、活生生的学生,只有用自己百倍的爱心去关心、引导他们,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使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其次,要用信心去激励学生。对许多初中学生来说,英语是一种新鲜事物,充满新鲜感、好奇感,同时又有一种生疏感。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坚定的信心去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外语学习的心理优势。最后,要用耐心去帮扶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要耐心地进行引导、启发和帮助,在教学中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他们,多一些“Have a try!”,“OK. Not bad.”,“A good try!”之类的评价,给他们以成就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表现欲,切忌冷漠、讽刺或严厉批评。此外,教师要善于合理地完善学生的应答,如某同学回答“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nday?”这一问题时,只说出 I,play football 几个单词,教师可以说:“Oh, Good idea! I am going to play football, too.”这样,学生既明白了自己应答中的失误,又不致于伤害自尊心。

二、注重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情感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和学习活动积极追索的心理动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如揭示教学内容,可以质疑引题、情境引题、以图引题、背景引题、谜语引题、自由交谈引题等等,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融入教学活动。同时,可以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做到以境激情,以情引趣,以趣促知,实现知情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尽力使教学形象化、直观化。直观教学手段大致分为两种:一是直观教具,二是教师的直观活动。实物、图片、录音、投影、VCD 及电脑等直观教具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身临其境,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语言现象。教师的直观活动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感知语言材料。如教 laugh,smile,cry 或 happy,angry 时,教师可做出各种不同的表情表示新词的意思。还可利用手势、动作等形体语言以及画简笔画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以愉快、好奇的心境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展积极学习情感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使教学活动化、交际化、生活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学中乐,乐中学,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加对语言的感受,轻轻松松地习得语言。如开展小组竞赛,既能复习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也是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的良好途径。对表现出色的小组,要及时表扬、奖励,如小红花、小文具等奖品,也可直接在黑板上为优胜者画上一张笑脸,既生动有趣,又能给学生以成就感。再如,分角色表演。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运用语言做事情,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语言情境,如购物、看病、问路、借物等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或一些故事、短剧等,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一般来讲,表演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因此,要把语言交际贯穿在英语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对于学生的表演,要正确引导,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敢于表演,乐于表演,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此外,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任务型教学途径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活动方式,如:听,做动作;听,画图画;做调查,汇报;小记者采访等等。这些新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把英语学习当成了一种美好的享受,发展了美好情感。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漫谈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国防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新形势下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缓解与心理素质培养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