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2016-10-21林昌玉

俪人·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预设数学知识生命

林昌玉

数学教学作为利用数学文化知识培养新人的一种实践活动,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它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認为我们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数学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下面我就谈一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高质量的教学预设要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

数学教学传统教学较多关注教师怎样教。因此,研究教材教法是教学预设的重心。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教法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在关注内容组织与过程安排同时,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预设要给生成留下足够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过分强调预设,会导致学习活动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我们应在预设时,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三、应该尊重生成,共同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而且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富有个性化。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如果学生在课堂中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那么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磨灭,这样的学生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应让每个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保持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进取状态,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欲望和激情,从而达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四、关注活动体验,使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的情感投入和认知体验,就不会有任何意义,认知的目的就是要将这种知识内化到主体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情感体系中,所以我们教学中应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来学习数学,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数学学习。要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去感受数学的力量和美,时真正的数学教学,就应该是教或“活动的数学”,在教学中充分展示数学的活动过程,让每名学生都能用心体验、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乐趣。

五、我们还应该关注“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生命境界。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们应借助数学科学的文化价值,把蕴含在数学知识与技能中的价值观、审美情趣、行为规范加以挖掘和提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再现、重演数学知识中隐含的原始实践认识活动,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在获得一个公民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良好的发展。

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书是传递数学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不可缺少的条件,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与应用,是使学生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重要纽带,由于数学思想方法隐含于基础知识中,以知识的发生、发展和问题的解决为形成展示的载体,往往不能像具体的数学知识那样易于掌握,教学时,应把握教材中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试着用数学思想方法加以解决,逐步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深化,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更高追求。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课堂,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教学的本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学习方式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要努力去让学生走进数学世界,感受心灵与情境的融合,走进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引发探究未知的冲动和欲望。因此,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善于发现、及时捕捉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预设数学知识生命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