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

2016-10-21李同波

俪人·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培养兴趣数学思维教学设计

李同波

【摘要】初中是学好数学学科的重要阶段,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成效,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很难。我认为,要从培养兴趣、思维和设计入手,多管齐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数学 培养兴趣 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

一、从兴趣入手,激活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初中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最初只是一种朦胧的、潜藏的、无意识的本能,它没有明确的、稳定的指向,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来激活它,可以说,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数学教育的产物。它的强弱完全取决于后天所受的教育和熏陶。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有效诱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会得到强化,创新本能会被逐渐激活,学生的数学创新活动的行为指向也会更为鲜明、稳定,其行为目的也更加确定突出。在强烈的数学创新欲望的支配下,才会有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和坚定的创造性实践。从数学创新欲望的激活到强化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数学教育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数学教育,应将学生创新欲望的激活作为培育创新意识的第一要义,在教学中要很好的保护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好奇心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要通过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的创造潜能与禀赋得到展现,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强化。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从“为应试而教”转变到“为创新而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二、从培养数学思维入手,着力优化教学方法

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作为数学教师,只有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下功夫,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第一,应使学生对数学思维本身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过分地强调逻辑思维,都是教师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只注重结论,忽视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抑制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学到一些实用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其中包括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等。因此,数学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优秀思维品质出发,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思维单纯理解为逻辑思维的旧观念,把直觉、想象、合情推理、猜测等非逻辑思维也作为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恰当的途径,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要充分展现数学思维过程,这样,数学教育就不仅仅是赋予给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赋予了“发现性思维”。

第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良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渗透在数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的,但中心环节是在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实质上主要是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过程。要特别强调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也就是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探索与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我们可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善于恰到好处地建立问题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开启思维之门。其次,要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那种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忽视概念形成过程以图省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有经验的教师把概念的形成过程归结为:“引进一酝酿一建立一巩固一发展”五个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要重视数学结论的推导过程和方法的思考过程。数学教学中的结论通常是通过归纳、类似、演绎等方法进行探索的,我们要善于发现隐含于教材内容中的思维素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一些数学结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比如分析法、综合法、类比法、归纳法、演译法、反证法等等。

三、从教学设计入手,查找不足提升实效

教学设计是指在该节课学生需要理解的概念、掌握的方法、熟悉的技巧、领会的数学思想等,是教师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必备条件。教师要经常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过程,真正弄清楚学生到底有没有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理的前提和结论;会不会灵活运用定理解题,定理本身包含的思想方法、定理的适用范围如何、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是否已经掌握等。要知道这一切,首先我们必须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如果上课学生精力集中、反映积极、动作迅速、心情愉快等,则意味着学生态度热情、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如果上课时学生无精打采、置若罔闻、拖拉疲塌等,则意味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很吃力,效果欠佳。其次检查学生做课堂练习的情况。若多数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正确完成规定的题目,则教学目标可以说基本达到;若多数同学迟迟动不了笔或即使做了也存在多种问题,则说明学生对本节内容没有真正弄懂,知识技能没有过关。再次是批阅学生课后作业情况。如果学生做题思路清晰、定理公式运用得当、计算准确、步骤详略得当,说明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相反如果学生做题乱套公式、计算错误不断等,说明学生基础知识不过关、技能不过关。要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手段,找出问题所在,思考补救的措施。该补充的就一定要补充,该纠正的错误一定要纠正,该集体强调的一定要集体强调,该个别辅导的就要个别辅导,不断改进教学设计,确保学生得到有效的学习。

猜你喜欢

培养兴趣数学思维教学设计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