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6-10-21王继平

俪人·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陶行知学前教育

王继平

【摘要】学前教育直接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科学的教学手段。陶行知的儿童观比较科学,在现代学前教育中依旧有较强的意义,为我国的学前教育提供指导依据。因此,要深入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发挥价值。

【关键词】陶行知 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

陶行知用毕生的努力丰富了我国的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就。学前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培养幼儿的初步学习能力。利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进行指导,可让学前教育向前进步。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的指导意义

在1926年到1928年间,陶行知先后发表多篇文章叙述其幼儿教育思想,并用亲身行动推动幼儿教育的普及。当时中国的城市的幼儿教育存在问题,陶行知将目光集中在乡村和城市女工聚集区,提倡利用科学的方式创建省钱、平民化的幼稚园,在普及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利用生活教育理论对教育活动提供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学做合一”,让幼儿在接受教育时身心能得到协调发展,认为在幼儿较小时就接受合理教育[1]。

二、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内容

(一)重视学前教育

陶行知始终认为,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学前教育非常重视,提倡在社会范围内推广幼儿教育。其认为,人接受的教育应从幼儿时期开始,对幼儿进行科学培养才能让孩子培养出较好的能力,否则难以成材。还认为,一个的品质、态度等都可以在6岁前培养出来,认为学前技术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幼儿长大后才能成为栋梁。在农村优势数量不足时,主张利用“艺友制”的方式培养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些教育思想依旧对今天的学前教育有指导意义[2]。陶行知的思想有古代“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的质朴思想,在《创造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说:“从福禄倍尔发明幼稚园以来,世人逐渐发觉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认为“与人们生活有关的重要习惯、态度都可以在6岁前培养出来”。不能忽略孩子的能力、感情,这种漠视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二)强调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陶行知认为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应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就是从健康、科学、道德、劳动等四个方面开展教育。他十分重视幼儿健康,认为健康是其他一切行动的基础,教师应在教学中教导幼儿一些健康常识[3]。鉴于当时中国民众身体素质较差,被称为“东亚病夫”。幼稚园虽然持续发展,但并未对幼儿的健康保持应有重视。陶行知认为“幼稚园要将儿童的健康放在首位。”,不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盛行,他举例说:当时幼稚园中有孩子患上沙眼、天花等疾病,由于平时不注重卫生,导致这些疾病传染给其他学生,一些幼儿没有能力治疗疾病,或因治疗不当导致夭折。陶行知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多篇幅文章讨论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利用牛顿等人的故事强调推行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先有科学的儿童才能有科学的中国的思想。隨后还提出要对孩子实施道德、劳动、美育等方面的教育,并让这些方面的教学活动能培养起学生的能力,让儿童得到全方位发展。

(三)指明中国学前教育的弊端

20世纪早期,学前教育开始在中国盛行。在学前教育发展之初,办学模式基本照搬美国和日本等国。如此的办学情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不符,对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推广造成阻碍,让平民子女无法得到教育机会。中国教育界人士对此种情况深表担忧,陶行知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指出当时中国学前教育存在三大问题:引进的教育模式僵化。学前办学彻底照搬国外,唱的歌曲、玩具、点心等都是外国的,只有人是中国人,其余的要素无一是中国。再者就是“花钱病”。由于办学的一切物品都是国外的,需要花费较多资金,当时的中国比较贫困,无法在全国推广。最后是“富贵病”。由于上幼稚园需要花费过多资金,仅有富贵人家的子女才能提供学费,平民子女只能失去教育机会。

(四)办学要符合中国实际

陶行知认为,要想学前教育得到推广,办学就要依据中国的国情。具体而言就是要集中现有的资源,利用诗词、故事和玩具等对儿童进行教育,编制符合中国实际的教材;因陋就简,利用最少的资金取得最佳的办学效果;加大对乡村幼师的支持力度,在工厂区域和乡村建设幼儿园,给平民子女平等接收教育的机会;陶行知通过亲身调查得知,提出“工厂和农村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新大陆”,对实现幼稚园办学“平民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找出有说服力的证据。陶行知表示,创办能让幼稚园,让平民子女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也是农民与工人的迫切希望。

(五)重视增强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

陶行知指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两大对策:首先要全力创建幼儿师范院校。陶行知就此提出“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对中国幼儿教育进行深入分析后进一步提出,开设乡村的幼儿师范院校的目的是培养出能与乡村人民共同承担责任的幼儿教师。在师范院校的课程安排上,他提出要安排儿童文学、美术、自然科学、家庭伦理等方面的课程和教学活动。在“教学做”方法的指导下,让幼儿师范学生得到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具有各方面能力的教师。他还提出利用“艺友制”的方式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他对“艺友制”的解释是:“艺”指的是艺术,通过朋友的方式教导他人学习艺术或技艺的方式就是艺友制。因此,凡是想做好教师,就要精通朋友之道。他认为此种方式能有效培养教师,也能缓解乡村教师的寂寞情绪,可达到推广幼儿园教学的目的。利用此种方式在当时培养了大批幼儿教师。

三、利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学前教育的对策

(一)丰富幼儿体育教育的内容

陶行知表示,幼儿教育要重视环境,让孩子在环境中受到教育,不能按照课本推行僵化教学。幼儿教师要考虑幼儿的身体特点,在幼儿持续进步的情况下,对教育目标进行调整。教师要精心安排体育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亲手制作体育器材,幼儿在使用器材时,让身体机能得到锻炼。在幼儿接受体育教育时,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自己选择参与到何种体育项目中。此外,幼儿园可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带领幼儿参与比赛,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可让孩子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伙伴共同努力的乐趣。

教师带领学生们参与室外活动时,要为学生们拓展新的活动场地,让一些器材能得到合理应用。比如,在平衡区设置的平衡木,高度存在差异,材质各有不同,幼儿在活动时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尺寸合理的器材。高跷的尺寸、使用方式存在差异,一些需要在行走中提起绳子,也有一些需要将牛皮筋套在足上。幼儿在练习时要按照从易到难的原则,逐渐提升自身水平,让幼儿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也增强自信。

(二)重新确定教学目标

陶行知认为要建设“科学的中国”,首先要让人们都知晓科学,要从幼儿阶段就灌输这些思想。科学是一个国家进步的根本动力,陶行知早对此有深刻认知。因此,倡导从幼儿开始进行科学教育。长久以来,我国始终将知识传授放在首位,忽略了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教师应在教学中主动找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上网找到一些适合幼儿学习的科学图片、视频,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幼儿。然后引导幼儿提出问题,教师在一旁作答。教师在回到问题时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而且要向孩子讲明接受科学教育的意义,让幼儿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教师还要设计科学教育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在教学中知晓学生的兴趣点后,尽快寻找并提供有教育价值的资料,继续观察材料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问题箱”,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在“问题箱”的支持下得到答案。

(三)增强学生的语言水平

幼儿年龄尚小,语言能力较低,需要教师给予帮助。为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教师要利用各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的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兴趣要求的话题,主动与学生交谈,调动学生的谈话兴趣。通过此种方式让幼儿表达内心的看法,观察幼儿的变化,让幼儿在交谈中增强语言能力。也可以带领幼儿参与户外活动,让幼儿与他人交流,教师在一旁做好看护工作。要主动为幼儿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调动学生主动表达的兴趣,增强幼儿与同学的交流。

(四)增强幼儿的科学教育能力

依据陶行知的幼儿教学观念,在幼儿教育中推行科学教育,对幼儿实施科學化的引导,是教师推动幼儿教育发展的必要手段。要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从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将科学教育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能以科学的方式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还要搞清推行科学教育各个阶段需要达成的目的,从总体上对全部幼儿的发展规划进行编制。设计科学的教育活动,在合理教育方式的引导下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身的努力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比如,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保持关注,量其中存在的重点进行记录,并倡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然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与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对比,在解决学生的问题后,将学生没有提出的重点问题进行讲解。为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要利用游戏设置、趣味化引导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孩子能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习。

(五)重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陶行知出生在农村,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也让陶行知有敬民、亲民等思想,将农村和工厂女工区视为推行幼儿教育的重点区域,其学前教育理念在今日依旧有指导意义。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人口持续减少,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规模依旧庞大,农村3岁到6岁的儿童依旧非常之多。而且农村入城务工人员较多,将子女带入城市后无法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要以陶行知的平等教育理念,加强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农村教学事业获得巨大发展。陶行知强调利用“艺友制”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主张让已经具备教学技能的人带动幼儿教育的新人共同进步。但是,利用此种方式培养农村幼儿教师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需要依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在师范院校的幼儿教师毕业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适应教学工作,工作节奏加快,已经无法安排专人带领学习,只能在一旁进行引导,对教师存在较大差错的部分进行修正,让参加工作的幼师依据自身力量掌握教学技能。

(六)让幼儿健康成长

孩子刚进入幼儿园,实施“断奶”教育,教和学都是以往的教育方式,做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手段,让教与学结合在一起,是幼儿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陶行知在研究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行知”,是他在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他强调教学做合一能对教学活动起到推动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和孩子玩游戏是增进师生关系,调动孩子学习热情的重要方法,体现出“做”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扮演幼儿父母的角色,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初期,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较少,教师可以利用“悄悄话”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此时很多孩子开始愿意表露自己的情绪,等到学生情绪平静后,在让学生之间进行此游戏。通过这种方式消除孩子的紧张感,让孩子放心接受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总结: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对幼儿今后的能力培养起到关键作用。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遵守陶行知的理论,通过组织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教师还要增强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能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陆惠琴.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教育的启示[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25(5):157-157.

[2]吴敏.从陶行知教育思想看幼儿教师在新课改中的角色转变[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4(10):148-148.

[3]仇晶晶.点亮童心,呵护成长——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旬刊,2014,34(11):95-95.

[4]徐莹晖.“乡村幼稚教育先驱”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略论[J].科教文汇旬刊,2014,11(12):106-107.

[5]吴梦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253-253.

[6]王晓彤.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理论与现实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4,25(28):29-30.

[7]张芳妹.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4(10):126-126.

[8]丁洁.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解读及其现实启示[J].考试周刊,2015,16(52):180-181.

[9]朱燕琼.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考试周刊,2015,28(94):187-187.

[10]唐良均.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18(12):40-40.

[11]王明英,谷忠玉.浅谈陶行知“六大解放”对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旬刊,2014,30(2):87-88.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陶行知学前教育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办有气质的乡村小学
践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开幼儿美术之路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