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归纳法两种教法下课堂效果对比
2016-10-21杨昉
杨昉
数学归纳法是作为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方法,蕴含了非常丰富的数学思想,而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它所体现的数学本质,取而代之的是形式化的教学。在高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式一项基本的要求,但不能只局限于形式化的表达,要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否则会将活泼的数学思维活动淹没在形式化的海洋里。”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凸显出数学归纳法产生的背景,推导的过程以及结果的可信性,注重体现其数学本质,不能浅尝辄止。
在教学中,我以两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别对两个学习层次相同的班级进行教学。并从课堂效果、学生反馈、作业反馈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谈谈本人对本堂课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案例
案例1(授课班级:6班)
1、多米诺骨牌实验
要使所有的多米诺骨牌一一倒下?需要几个步骤才能做到?
(1)第一张牌被推倒 (奠基作用)
(2)任意一张牌倒下必须保证它的下一张牌倒下 (递推作用)
于是可以获得结论:多米诺骨牌会全部倒下。
2、归纳总结
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
(1)验证当 取第一个值 (如 =1或2时)命题正确。
(2)假设当 时 命题正确,证明 时命题也正确。
3、例题讲解
例1、证明:
4.课堂反馈
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5、课堂小结
(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递推依据,最终给出结论。
(3)数学归纳法主要应用于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案例2(授课班级:7班)
1、 设置问题,引起思考
在这一环节中,为了引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我选取了教材中出现但又未证明的公式作为题目“ ”。
我先以合情推理的让学生观察下列等式,并进行归纳:
2、 通过类比,引出递推思想
合情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我们怎样证明这个等式呢?提出问题:“可否依次进行验证”。让学生自主验证 等式的成立。在验证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 时等式的左边,不难发现都有 这个项,自然想到利用“ ”来证明“ ”于是引导学生观察以上过程就会发现: 时结论成立推出 时结论也成立, 时结论成立可以推出 时结论成立,以此类推,此时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过程一般化,當 时结论成立推出 时结论也成立。
3、 总结归纳得出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
(1)验证当 取第一个值 (如 =1或2时)命题正确。
(2)假设当 时 命题正确,证明 时命题也正确。
4、通过实例,理解数学归纳法
多米诺骨牌实验
(1)验证当 取第一个值 (如 =1或2时)命题正确。
类比骨牌:第一张牌被推倒 (奠基作用)
(2)假设当 时 命题正确,证明 时命题也正确。
类比骨牌:任意一张牌倒下必须保证它的下一张牌倒下 (递推作用)
(3)等式成立。
类比骨牌:多米诺骨牌会全部倒下。
由多米诺骨牌加深对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的理解,使学生对数学归纳法有更深刻、清晰、形象化的认识。
5、 例题讲解
例 证明:
6、课堂反馈
练习: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7、课堂小结
(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前者是基础,后者是递推依据,最终给出结论。
(3)数学归纳法主要应用于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对比反思
本节课的关键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形式和抽象的理论,而是让数学归纳法的思想真正的走人学生的心中。在案例1中,我引入多米诺骨牌,通过这一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引导学生类比得出数学归纳法公理。但数学家在发现数学归纳法过程中,并不是由生活中的某些特殊的现象通过观察推理得来的,而是在解决一些具体的有关正整数的数学问题中,归纳推理得来的,而例如多米诺骨牌这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只是教材在编写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让大家理解数学归纳法而提出的。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数学归纳法以及代数问题本身,而不应该过多的去纠缠多米诺骨牌等实际问题。
在案例2中,为了寻求事物的一般规律,我们先考察一些特殊的实例,再通过不完全归纳形成猜想,然后再试图用演绎推理对之进行证明。这也是世界上很多著名的数学问题的求解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思维的提高很有帮助。本案例中我们以:“由 时结论成立可以推出 时结论成立”归纳出一般的 “假设 时结论成立,则 时结论也成立”并且以此类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归纳法是用有限个步骤,能够处理完无限个对象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了两个步骤的实质:第一步验证的意义是归纳奠基,只有在第一步成立的前提下第二步才有递推的可行性;第二步是归纳递推,由第二步形成的“证明的小循环”保证了这种数学关系成立的“永恒”性。
通过以上两种不同的教法的课堂教学,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运用案例2中的教法,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反应较为迅速,这也说明了学生对本堂课知识掌握更到位。学生通过对数学归纳法本质的理解,再以多米诺骨牌这一实例加以辨析和辅助记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数学归纳法,同时也保证了数学归纳法本身的主体性。
对比两堂课的教学反馈,不难看出,案例1的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学效果相对较差;案例2中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理解所学习的知识,教学效果良好,使课堂得以高效的进行。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与生活联系是必要的,但是要凸显出知识的本质还得依靠数学本身。因此在这两堂教法不同的课上,我倾向于案例2中的教法。我们不能只追求课堂的趣味性,更应努力最求课堂的高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