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系统环境论在《飘》翻译中的应用
2016-10-21芦敏
芦敏
【摘要】翻译系统工程环境论注重原文与译文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要素,强调翻译过程的系统性,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翻译的过程,包括译前、译中、译后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本文从翻译系统环境论的角度研究了傅东华翻译的《飘》,论述了翻译系统环境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翻译系统环境论;《飘》;翻译过程
1. 绪论
翻译学作为一门以其他学科为生存环境、以翻译实践为研究对象的综合学科,在纵向上包括上接哲学、下连实践的四个学科层面,即翻译学哲学(观点)、基础翻译学(理论)、翻译方法学(方法)、应用翻译学(程序),在横向上包含关于翻译总体及其各个方面的各种观点、理论、方法、程序;翻译学的运行和发展取决于它与其他学科和翻译实践之间及其内部各种观点、理论、方法、程序之间的相互关联,体现为从翻译实践经由翻译程序、方法、理论、观点到哲学,再从哲学经由翻译观点、理论、方法、程序到翻译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贾正传,2007)。
翻译系统工程的环境是由与其具有不可忽略关系的原语和译语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要素以及语言、艺术、信息、审美、社会、文化、自然、人类等层面按特定的差异互补、竞争协同、排斥吸引、对立统一等各种非线性的结构关系构成的、其本身又存在于包含与翻译具有可以忽略关系的要素的更大的系统中并体现为特定的由翻译之前、翻译之中和翻译之后三大阶段构成的运行和演化过程的超系统。
翻译系统工程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活动,综合考虑原语和译语的情景和社会文化等要素,译者翻译时具有能动性,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对于翻译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也造成了翻译界的繁荣。畢竟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译文质量的评价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读者更钟爱哪一种,还是因人而异。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是翻译界比较认可的标准,在研究傅译本《飘》时,笔者也用这些标准衡量了译文的质量,从翻译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说,最终的译文必须照顾到整个系统,充分考虑到源语言和译文之间的文化上的差异,译文形成后,整体性和环境成为翻译系统工程环境论最大的特点。
2. 人名的翻译
人名的翻译,采用完全的音译法或完全的意译法都是不合宜的。余光中曾批评完全音译的译名,认为这样的译名“音不及义”,“不能令人顾名思义的译名大半都会淘汰”(余光中,2002)。意译对于文化的传播具有很推动作用,人名的翻译若符合译入语国家的方式,读者对于译文的接受程度就大大增加,有利于译文在的推广。傅东华在翻译《飘》的时候采用的人名翻译方法就是十分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例:And I might a well tell you now shes aiming to go in a convent over to Charleston.
傅译:近来她已打算要到曹氏屯一个尼姑庵里去了。
杨译:我干脆跟你说吧,她准备去查尔斯顿的修道院里当修女呢。
傅译和杨译有明显不同,对于Charleston地名的翻译,傅译选择了音译法,曹氏屯听起来很像中国的地名,而杨译采用的是完全音译法,查尔斯顿,不像中国的地名,保留了异域风采。从翻译系统工程环境论的角度分析,傅译要比杨译更好一些,因为傅译充分考虑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符合中国人方式,注重中国读者的反应,中国读者更容易接受这样的地名。翻译系统环境论要求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注重系统的整体性,注重原语和译语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要素,傅译考虑了中国读者的需求,与翻译系统工程环境论的主旨相符,笔者认为是较好的翻译。
3. 习语的翻译
习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使用的约定俗成的词组或短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文化特征,在翻译外国名著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习语的翻译。习语的翻译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习语用普通的句式表达出来,另一种是在理解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寻找译入语相对应的习语,以贴近译入语读者。傅先生在翻译《飘》时,对于习语的处理,正如他在译序中所说的“对话方面也力求译得像中国话,有许多幽默的、尖刻的、下流的成语,都用我们自己的成语代替进去,以期阅读时可获如闻其声的效果”(玛格丽特米歇尔著,傅东华译,1985:4)
例2:Well,it wouldnt be right to make Jeems face what we dont want to face.
傅译:不过呢,己所不欲,施于人,咱们家自个儿受不了的事儿,也不要叫阿金去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典型的中国习语,意思是不要勉强别人做你自己都不想做的事,傅先生在处理这个句子的时候选用了这个习语十分巧妙,十分生动,使中国读者一下子就懂得了句子的意思,生动传神,符合翻译系统工程环境论的主旨。
翻译系统环境论注重整体把握全局,考虑不同文化背景,文化差异,力求译文能够实现通顺流畅并且具有美感。翻译是一门艺术,需要译者对语言文化充分理解和掌握,并具备一定的审美,对于社会、自然和文化的处理恰到好处,正确的处理整个翻译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译前、译中和译后这三个基本阶段都能遵循这些原则,真正实现系统化、整体化。
4. 结论
翻译系统工程环境论注重原文与译文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要素,以及语言、艺术、信息、审美、社会、文化、自然、人类等层面结合在一起,充分考虑特定的差异互补、竞争协同、排斥吸引、对立统一等各种非线性的结构关系,由翻译之前、翻译之中和翻译之后三大阶段构成运行和演化过程的超系统。在翻译的过程中,傅先生的译文多处体现了这个理论,充分证明翻译系统环境论具有指导作用。研究翻译系统工程环境论对于翻译实践和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贾正传,张柏然。辩证系统视野中的翻译本质和特性[J]。外语研究,2007(4):90
[2]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36.
[3]玛格丽特米歇尔,傅东华译,《飘》[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