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德及治学思想初探
2016-10-21何佳丽
摘要:孔子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479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等。孔子为“万世师表”,受世代尊崇。本文主要探析孔子的“仁”德思想及孔子治学思想并探讨其对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孔子;仁德;治学;思想
引言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孔子生活的年代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烽火连年,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孔子担起社会大义的旗帜,游说各国,主张他的“仁”德思想。孔子又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在他的政治抱负不得实施之后,转而将他的理想教于后人,孔子首创私人讲学,开一代先锋,创立儒家学派。
1.孔子的“仁”德思想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由“仁”生“義”,“仁义之道”成为儒家文明的核心思想。在篇幅不长的儒家经典《论语》中(仅一万多字),作为道德标准的“仁”子出现多达105处。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阐释,例如“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即先有奋斗而后有收获,就是仁;又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要想成功,要有帮助别人成功的打算,自己要发展,也要帮助别人发展,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于别人,这都是“仁”的表现;再如,“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讲的是一切不符合礼制的事物都不做;复如,“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就是能做到恭敬、宽厚、诚信、积极、恩惠这五个方面都是仁。一言述之,孔子讲“仁”,就是“仁者,爱人”。
由仁及德,德以仁生,孔子十分推崇“为政以德”,例如,孔子说:“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孔子认为,一方面当政者要以身作则,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另一方面要教化民众,向善去恶,以法治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孔子治学思想
官场失意,但学业有大成,孔子的治学思想使他成为治学楷模。孔子最初效仿蹈袭周朝的祭祀礼仪,后来又研习《诗》、《书》等上古经典教材。他边学边行,对鲁国奉行的礼、乐等社会典章制度遵从不二,潜心学经典、习制度、悟其道。孔子认为,“君子学以致其道”,“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道,就是真理,是孔子孜孜以求的东西。孔子除了学大道,还学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等六门基本知识,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个方面,即务虚,又务实,学养天下,不尚清谈。孔子的“学”的思想,例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这些精辟的治学思想,囊括学与习、学与思、知与行、教与学,是治学的方法论,是富于哲理的世界观、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对后世意义重大。
3.结语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的提出从根本上把道德规范从外部转向人的道德心性和人格境界上,更加关注人性本身的张扬,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融为一体,从此以后“仁”就成为中国历来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孔子的治学思想,“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他周游列国,一方面“跑官要官”,寻找施政的机会,一方面巡游讲说,传播他的思想主张;“学”也是为了“教,”“教”必有所“学”,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他虽然不是中国中国教育史上创立私学的第一任,却是大力创办私学的第一人,是中国民办学校的鼻祖;“学”还是为了“新”,作为儒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开拓者,孔子在“复礼”的同时勇于创新、致力发展,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与时俱进型的儒学学术体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吐故纳新打下最初的基础。综上所述,无论是“仁”德思想还是治学思想,对今天的我们都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和借鉴意义,这是我们今天探析它们的原因。
[参考文献]
[1]何佳丽.孔子治学思想研究[J].明日风尚,2016,07:188.
[2]王雪燕,戴士权.美国私立高校经费筹措及其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0,03:155-157.
[3]刘宜善.孔子治学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2).
[4]李宁.曲阜文化资源产业化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4,(17).
[5]戴士权.试析萨满文化的历史渊源及保护传承的现实意义[J].长春大学学报.2012(11).
[6]焦明甲.从“伦理价值批评”到“文化人类学知识建构”——“文学终结时代”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主要形态[J].长春大学学报.2015(03).
[7]周兵.论孔子的仁德思想[J].西安社会科学,2009,01:31-32+39.
[8]焦明甲.文学与文化的交相辩证发展——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现代性研究论纲[J].长春大学学报.2007(09).
[9]杨松贺.德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D].华中师范大学,2002.
[10]大美.试论孔子治学思想[J].船山学刊.2001(02).
[11]吴雪玲.谈孔子的求道治学思想[J].枣庄师专学报.19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