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要以生为主贯穿始终
2016-10-21曹继英
摘 要: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需要以教师主导作用为条件;而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以学生主体为归宿。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科特点,寻找出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
关键词:主体地位;主导作用;素质教育
在20世纪,我们还主要是从哲学角度分析数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即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对于数学学习的认识缺乏实践支撑,因而很难广泛地应用,更无法适应素质教育和能力考查的高要求。本文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遵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以下探索。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
简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学生应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应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活动环节中去,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能够得到發展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本身存在内部矛盾,任何高明的教师都无法替代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只是起间接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外在而言,指学生处于教学活动中心,以内在角度分析,是指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的心理状态。
二、学生如何保障自己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执行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根本决定者,一个善于学习的学生,应将自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之上,进行主动的学习。那么,学生如何改变被动状况,让自己处于主体地位呢?
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所处的位置。学生应充分认识到,教材只是提供知识的载体,教师只是学生步入知识大门的引导者,学生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才能理解知识的内涵、揭示事物的本质,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能够拥有不竭的学习动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要善于自我激励,寻找学习动机,使自己主动学习。
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完善课堂教学结构,摒弃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一个自由、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充分讨论问题、解答问题的机会,使学生都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教师要积极、有效地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一步步成长,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勤思考、善思维,进行深入探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应提倡、鼓励、引导。培养质疑能力要坚持正面引导,通过表扬对学生进行鼓励,无论他们提出何种问题,都要肯定他们的积极态度,教师要把学生的质疑问题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好习惯。
三、具体采取的措施要适当
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做到“四个好”:计算得好、理解得好、表达得好、运用得好。就某堂课来讲,教学目标要相对单一、集中,避免贪多嚼不烂。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听取老师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在教室的引导之下让学生能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能扎实、稳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要讲在点子上,侧重于重点、难点。教学语言应简洁、精炼,尽量节约课堂时间。以练为本,以问促练,让学生通过相关问题的练习,深入思考,来获得知识的开阔和思维的拓展。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是教师为配合教学在黑板上写出的文字或画的图表。板书应简单明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尽量避免随意板书,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学生课内预习、复习及思考问题,教师必须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水平,给他们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认知的过程,绝不能因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完成了题目便匆忙进行下一环节的课程,造成很多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实践在教学中十分重要。实践教学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学生的实践,让学生充分调动思维,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知识、发现规律、培养能力,而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就是动手操作。
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需要以教师主导作用为条件;而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以学生主体为归宿。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科特点,寻找出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能力培养、思维发展的前提,想要真正实现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和探讨。
参考文献:
姜万东,史春梅.学生主体地位浅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作者简介:曹继英,女,1969年7月5日出生,学历:大专,籍贯:湖北,职称:小教高级,研究方向: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教师主导作用为条件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为归宿的主导作用。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