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型糖尿病”是怎么回事

2016-10-21李雯妮 刘建平

家庭用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免疫性胰岛患病率

李雯妮 刘建平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与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相同,以胰岛B细胞呈缓慢性破坏为主,病程缓慢进展,在明确诊断后有一段时间可能不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属于1型糖尿病的亚型,归属于自身免疫性缓慢进展型1型糖尿病。有学者称其为“1.5型糖尿病”。

2005年,国际糖尿病免疫学会(IDS)建议将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定为:

1.年龄>30岁起病;

2.至少一种胰岛自身抗体阳性;

3.诊断糖尿病后至少有6个月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特异性不强,易误诊

“1.5型糖尿病”虽然属于1型糖尿病的范畴,但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介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间:它不同于人们所熟知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具有隐匿、迟发的特点,发病初期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这一点又符合2型糖尿病的特点,所以非常容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

胰岛自身抗体阳性对识别2型糖尿病中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起到决定性作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免疫学指标。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出现早、持续时间长,是最敏感的指标。

并发症也是“1.5型”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作为1型糖尿病的亚型,可发生与糖尿病相关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比例高于2型糖尿病,但低于经典1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肾和神经病变)患病率与2型糖尿病相似,但其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低于相同病程的经典1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与2型糖尿病相似但高于类似病程的经典1型糖尿病。国内外学者长期研究中发现,病程较长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综合征、肥胖的患病率与2型糖尿病相近。较易合并与经典1型糖尿病关联的其他自身免疫病,包括自身免疫甲状腺病、乳糜泻及爱迪生氏病等。

要确诊,抗体检测较理想

“1型糖尿病是年轻人的病,2型糖尿病是老年人的病”。由于很多人抱有这样的成见,致使相当多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未能及时获得正确诊断,并影响其正确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B细胞丧失了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因此增加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剂量收效甚微,必须更早地使用胰岛素。但我们曾经遇到非常高龄的1型糖尿病患者,也曾遇到非常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做出判断的唯一方法是进行免疫学检查。

虽然对所有糖尿病患者进行抗体检测并不现实,但是我们仍旧可以通过检测其胰岛素水平,然后仅对胰岛素水平偏低的患者进行抗体检测,这或许是一种合理及理想的检测方式。

治疗维护,有措施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以预防和延缓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为主,特别是在非胰岛素依赖期应尽量保留殘存的胰岛B细胞,可供选择的措施有:

1. 胰岛B细胞休息疗法。每日或间断法小剂量胰岛素注射。

2. 免疫抑制剂,如中药雷公藤多苷干预。

3. 免疫调节。

4. 双胍类药物。对于肥胖伴有明显胰岛素抵抗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可考虑使用。

5. 格列酮类药物,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尚可保存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功能。

6. 避免使用磺脲类药物。

(刘建平主任每周一上午在浦建路临沂北路仁济医院东院9号楼三楼有特需门诊,周二全天在江月路2000号仁济医院南院有专家门诊,周四上午在山东中路145号仁济医院西院4号楼四楼有特需门诊)

猜你喜欢

免疫性胰岛患病率
自身免疫性肝炎不具传染性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般规律
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
祛毒汤联合醋酸泼尼松对狼疮样大鼠IL—6、IFN—γ的影响分析
ATP在大鼠胰岛分离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精宁汤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60例临床观察——附西药治疗30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