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维护和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策略

2016-10-21刁光树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6期
关键词:健康提高心理

刁光树

【摘 要】作为教师要维护和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应做到走近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的心灵;要通过所教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访来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要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科研。

【关键词】提高;心理;健康;策略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一部分随年龄的增长、主客的努力而逐步消失,但另一部分则要通过接受专门的教育、训练,掌握心理调整方法才能较快而有效的克服,单靠传统的教育方法是难以奏效的。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当前维护和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作为教师愚认为重点要实施以下策略:

1.放下教师架子,走近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仔细分析起来,造成师生心灵距离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传统的师道尊严在教师心目中根深蒂固,什么师命不可违反的心理普遍存在,再加上学习成绩压力等原因,教师在工作中不自觉的便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精神的统治者,禁锢着学生的一言一行,要求学生完全按照教师要求去做,进而演化为绝对权威,不可有稍微的冒犯,更不允许争辩,甚至个别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而采取过激手段。如用尖锐的语言,甚至打耳光等方式对学生人格进行侮辱和伤害。显然,这种严重的压抑学生个性发展,挫伤学生自尊和独立自主思维能力的教学心态和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心灵的疏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青春期的一个重要性格特点就是富有叛逆性,而因“师道尊严”心态下产生的高压,在很大程度下激化了这种叛逆性的畸形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放下架子,重新审视和理解师道尊严在新形势下的内涵,把自己真正摆到学生的角度,与其平等交流,成为他们心灵成长的伴侣和朋友,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真正的尊重。我们教师要敞开自己的心灵,与自己的学生携手走过这段人生旅程。

2.打开你的眼光,不要只把目光盯在学习成绩上

事实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学生如同社会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颜色。俗话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然而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运行,给我们造成了一个固有的思维方式,就是千好万好不如学习好,学习成绩成了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而这样造成的后果呢:就没能正视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而变相对所谓的差生就产生了人格歧视,以至于从内心深处潜意识疏远他们,这种疏远和冷落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然而心灵敏感的学生会体会得到。教师的这种定位,无疑给学困生注入了一种消极因素,无法激活学生积极的心态。这种潜意识的被歧视、冷落的感受,自然就疏远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甚至向恶性方向发展。

现代教育提出了素质理念,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帮助他们个性特长的良好发展,从而转化为一种学习资源。因此我们教师应打开我们的眼光,善于去发现一个学生的心灵和优点,并且真正的尊重他们,欣赏他们,鼓励他们,激发他们,从而培养他们一种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这比你专意去抓学习可能效果要好得多。事实证明,其实每个人,不管他好与坏,行与不行,他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帮助。

3.博学、睿智、积极向上而富有涵养,让教师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的心灵

要想培养和净化别人的心灵,首先得培养和净化自己的灵魂。教师的职业性质就决定了我们的人品要求更为重要。博学、睿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品修养,将让你无形之中具有强有力的吸引力和向心力,让学生靠近你和你在一起面对世界,面对人生中的一切艰难险阻。

传统教育中得出了“一滴水和一桶水”的观念,意思是教师教给学生“一滴水”,你必须要有“一桶水”,其实这一桶水不仅仅是单指书本知识方面,可能更多的还要是其他。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里的“道”和“惑”均是指人生道路之中的道与惑。现在说的“教书育人”更为重要的是育人,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人生目标追求比传授他知识更为重要。“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世界在不断高速发展,知识内涵不断拓展与深入,相伴随的就是知识不断老化与淘汰,这要求每个人的一生都应是不断学习、进取的一生。我们教师首先不仅要掌握已拥有的现存的知识体系,还要不断通过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眼光与思维,增强自己的知识底蕴,让你的博学和睿智成为学生眼光的焦点;其次,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先得严于律己,在行为准则中严格要求自己,简单、粗俗、行為不端等一些社会流行语千万不要在自己身上有一丁点儿体现,哪怕是偶尔一次,也会降低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甚至于让学生瞧不起你。

4.通过所教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领域。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所教学科的相关内容,对中学生实施自觉的、有意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目的。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5.通过家访来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教育”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家访的意义在于心灵的共鸣。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能教给家长正确的心理教育方法,还能密切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联系,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

6.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科研

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研,必须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才能避免走弯路或低层次的重复。因此,我们教师要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把自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课题来研究,通过自己的长期关注与教学教育实践,找到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办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教育教学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促进的、互为制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的一部分,教师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改变以往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驱力才能激发。

猜你喜欢

健康提高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