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资源,润物无声
2016-10-21谭月明
谭月明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品德教学必须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教师应该让品德课与生活接轨,抓住生活的契机,把握生成资源,挖掘生成资源,以真实的社会事例去拨动孩子的美好心灵。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连起来。让品德课回归生活,做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关键词】把握资源;回归生活;感悟生活;教育无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进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而孩子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而且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只有贴近孩子的生活,反映学生孩子的需要,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因此,品德教学必须走进学生孩子的生活世界以真实的事例,真挚的情感去拨动孩子的心弦。让孩子带着自己的感悟去体现生活,将课堂上的教学生活与课堂外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才更精彩,品德教学才真正起到提高实效的作用。在本年度的教学中,我曾有几个案例的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抓住契机,整合教学内容
品德与社会倡导的是生活德育观,强调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体验,才能得到巩固,发展,深化,进而养成良好的德育行為习惯。因此,要使教学向孩子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并抓住契机,让孩子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体验、探究,自主地运用所学的道理知识推理,判断,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
如上学期,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心灵之声”来我校表演,残疾人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搏击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同学,我觉得这是一个良好的的教育契机,有句俗话说得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用最贴近孩子的教学资源,给孩子尽可能多的体验机会,整合课程资源也是新教材对我们的要求。于是我当即决定,在接下来的思品课上,提前进行《帮助残疾人》的主题活动。
上课了,我先与孩子们做起了手语传话,蒙眼,走路,单手穿衣等的游戏,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当孩子们表示这些事太难时,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在我们的周围,就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因为某些原因造成了身体或智力上的残缺,他们有的听不到美妙的声音,有的说不出动听的话语,有的整天生活在黑暗中,像穿袜子这样简单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那么难,那么不容易!接着我让孩子们体会残疾人的心情。
我知道我的目的已达到了,这便是孩子们内心的真实反应。有了对残疾人内心与生活的真切体验,他们肯定会热切希望帮助残疾人,接着我给孩子们讲邰丽华的《千手观音》,讲残疾人运动会,讲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讲国家和人民对残疾人的帮助。这让孩子们彻底折服了,也更激起他们帮助残疾人的愿望。接下来我顺理成章的讨论着生活中我们怎样帮助残疾人。看着孩子们谈论得那么热烈,我知道我对学生的自我教育,从不可能处发现可能、开发自我,成为具有积极进取精神与充满生活和学习正能量的现代少年的教育活动已经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
二、挖掘现成资源,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田
品德教学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孩子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孩子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的确,只有植根于孩子生活世界并为孩子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015年7月13日,一个震撼了整个地球的人们的日子,晚上10时,全球华人屏住呼吸,连眼睛都来不及眨地观看2022年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申报的最终投票!“北京!”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全球华人欢呼雀跃、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奔走相告!因为2022年冬奥会的特色,展示我国北京、张家口城市的自信和大国气势!更因为这意味着北京再次创造了一个历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也意味着中国体育再次迎来了新的篇章,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残奥会以及青年奥运会的国家,称为“奥运全满贯举办”; 还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中国申办的又一个顶级的国际盛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我知道北京举办冬季奥运会这股现成的资源就像活生生的教材,对我们的作用很大。于是,于2015年的9月开学的第一周,在教学《我是小小主人翁》一课时,我结合“以运动员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节俭办赛”的理念,开展了题为《满怀激情迎冬奥运,文明礼貌做主人》的迎奥运宣传活动。让学生明白:北京创造历史,共筑体育中国梦!
三、捕捉住社会的重大事件,做到教育无痕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日常和社会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主动参与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在活动中为学生设立形式多样的体验“岗位”,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受到教育,体会做人的道理,了解生命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在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捕抓孩子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题材,抓住契机,及时整合教学内容,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孩子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品德课回归生活。打破教书育人的界限,使教书与育人互相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我们的品德课堂才能焕发光彩。
确实,理想的品德课堂,应该如一首歌。品德课堂中师生的情感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互动的,它就像一首歌的旋律。我会是一个乐手,拨动孩子的心弦,弹奏出课堂美妙的音符,让一节节美妙而令人回味、充满想象的品德课,如涓涓细流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李爱眉.《把握关键词 上好品德课》《小学德育》. 第294期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主办,200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