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6-10-21王瑞霞
王瑞霞
几年来,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标准所达到的要求,我大胆地探索教师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问题教学法
现代教育信息环境下,教师课堂问题教学法原则有三:一是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合理结合。二是坚持课本内容和信息技术的合理结合。通过选择教材和信息技术的切合点,引导学生比较深入地讨论和分析课文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课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坚持对学生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合理结合。
问题教学法的课堂操作步骤。第一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出问题。教师把该课时教材的每一个要点按照逻辑结构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课件呈现出来,学生按座位被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老师出示问题的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互相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对于较难的问题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存疑。该环节的教学目的旨在通过指导阅读,让学生熟悉教材,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第二步讲解分析。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依次回答课件中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要求各学习小组轮流推举发言代表,回答问题由各小组推举的代表进行。批评和表扬也针对学习小组,使学生养成共同学习,合作交流、轮流发言的课堂行为模式。学生通过讨论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老师在学生回答之后一点而过。对于学生理解不准确、不深入或不能回答的问题,老师通过多媒体的蓄势、铺垫,给予讲解和分析。该环节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基本内容。第三步结合现象,分析讨论。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选择一个突出的问题进行重点讨论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讨论题借助媒体(图片、视频等)。老师首先介绍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之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或自由发言。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师设置问题:“旅游公司呀向我们推荐了四条线路自主游,供大家选择。①海水鉴赏团②海底探宝队③海滩游乐场④海岛观察站。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条线路组成团队去旅游。”随后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根据自己选定的内容,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通过讨论和发言,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时,设置问题:“读《巨人的花园》,第一件事最重要,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这篇童话是围绕它来写的,在文章中也最有哲理,它就藏在《巨人的花园》里。快速阅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来,完成后同桌对照,然后给老師看。”还有 “读了‘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这句话,你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第四步总结发言,补充分析。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评价,然后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阐述。学生讨论发言不到的地方,教师运用媒体课件(图片、视频资料)给予补充分析。有时问题并无一个确定的结论,但形象生动的媒体资源引发了学生比较深入的讨论,自然也是一种很好的结果。第五步课时小结,布置作业。老师在总结分析之后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简要呈现本节课的内容,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然后向学生布置作业。
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问题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法,适合新教材所设定的教学标准,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
在这里,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艺术。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出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媒体教学资源,启发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学习。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最佳心理状态就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学生思考没有搞通的时候,教师要施之以启发;在学生表达有欲而又不能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引导。这里的“积极思考”和“表达有欲”,说的正是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置的氛围时的心态,学生只有具备这种心态,启发才能“开其意”,引导也才能“达其辞”。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讲课重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问”的艺术是启发式的关键。启发式的“问”主要作用是“牵线搭桥”。通过“问”,去触动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判断去理解问题。如《巨人的花园》一课,“大家可以想象以下,一个人外出旅行7年后,回来想好好休息,孩子们在花园里嬉戏玩耍,他很 ,所以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自私、冷酷的巨人。那他美吗?在小男孩的感化下,巨人发生了大的改变,我们说,巨人也是美的。”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自然就领悟了:“真正的美是属于心灵的”这一主旨。另外,教师的“问”要借助多媒体问的角度要新颖,设置矛盾得法,井井有条,层层推进。在内容上应该有点拨、诱导和必要的暗示。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老师设置问题一:听读课文范读,说说西沙群岛留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学生有老师的配乐范读,兴致地带着问题读课文,自然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问题二:浏览一组图片、视频,概括西沙群岛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特点。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符合小学三年级孩子年龄的特点,学生的兴趣浓了,积极性提高了,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自然也就到位了。
要注意的是现代教育信息环境下教师启发式教学,不能在教学中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一问到底,不带任何启发性的问题,学生不需动脑筋,只要把书本上的某一两句话接一下就可以回答。这样,课堂看起来很热闹,有问有答,而实际上只能形成学生动口不动脑的被动局面。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对教师教学模式不断地探索,可发展和提高教师各方面的技能,同时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