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堂结构变革的几点思考
2016-10-21张国梁
张国梁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传统的语文课堂模式已成明日黄花,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自由追求和个性的释放,这就需要对传统课堂进行革命性转变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高中课堂中迅速推广,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许多语文教师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下文是自己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语文课堂 结构变革 思考
一、课前预习,让学习的主动权回归本真
高效课堂的特征是“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要实现这一要求,应该打破课堂时空的局限,通过导学案对课堂进行适当的前后延伸,把学习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和方向盘。笔者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着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目标编制导学案,把整个教学活动分为“课前预习”“课中展示”“课后反思”三个阶段。为了充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课前预习”要在三个方面做文章。
1.目标引领,明确方向。如在《师说》的教学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知识目标”定位为让学生了解作者及掌握有关“书”的文体知识;“能力目標”定位于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熟练掌握文中的重难点实虚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定位于领悟课文尊师重道的深刻内涵,学习作者抨击时弊、坚持真理的精神。
2.带着问题,拓展思路。“自学”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一种方式,不是无人引导的独自摸索。而“导学案”中的问题设置则是引导学生实现“三维目标”、改变被动学习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提纲挈领,必须把握四条原则:真实性原则、重点性原则、释疑性原则、层次性原则。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梳理知识,积累材料。这样,教材就成了教学的素材,而不是约束学生的枷锁,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3.梳理知识,构建体系。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以单元为系列,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整体出发,统筹安排。每一单元都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以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3单元为例。本单元有《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师说》、《过秦论》四篇经典文章,这些古代议论性散文,有理论治国得失的,有总结军事经验的,有讨论学习和人才培养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就要注意不仅要带领学生聆听其中的济世忠告,感受古人的睿智和襟怀,还要引导学生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的表达思想和见解。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重点篇目为依托,以点带面让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努力构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二、课中展示,让话语主动权成就自信
为了让学生敢于展示,在展示中成就自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合理分组,创设适度探究的教学情境,制定科学的课堂管理机制,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
合理分组是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合理分组是学生合作探究的前提条件,在大班条件下实施合作学习需要遵守四条原则:一是方便讨论原则,让学生共享资源,互相交流而不影响他人;二是数量适度原则,一般情况下每组4----6人为宜,每班分为8---10个小组,从而保证每一个小组都有展示交流的机会;三是体现公平原则,组内成员人人平等有机会上台展示本组的合作成果,从而防止展示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独霸的舞台;四是便于指导原则,学生座次的编排应便于教师的巡回指导,教师在与某一小组交流时,不影响其他小组。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的让学生自学;学生个人自学解决不了的,由小组讨解决;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解决不了的,由教师解决,从而达到“不学不教”、“以教促学”、“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科学机制是高效合作的保障。教学实践证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要有序高效运行,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制定相关的制度,师生共同讨论、修改、完善后在班级实行。其次要合理设置课堂环节。教学实践证明,“预设目标---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课堂测评-----拓展提升”的课堂模式较为有效。再次要明确课堂奖惩制度。为了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有效落实,施行教程措施,每周汇总公布,奖优惩差。
三、课后反思,让思维权在对话中解放
课后反思一般是由学生与自己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与自己对话、教师与教师对话共同构成,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学生与自己对话。一是要反思“导学案”各个环节自主完成情况、课中展示怎么样、自主测评能否独立完成。二要反思学会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需要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三要反思是否产生学习兴趣,是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教师与学生对话。这是有效反映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共同活动才能获得一定成效,而学生对课堂的看法和反思能够成为新的教学活动出发点。教师应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反思教学效果:预设的目标实现了吗?采取的教学措施合理吗?下节课应如何改进?如此循环往复,渐行渐改,不断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教师与自己对话。一是反思课前预设有没有完成,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教学重难点是否解决。二是反思课堂运行机制是否合理,能否促进学生真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三是反思课堂环节设置是否合理,问题是否突出“重点、难点、关键点”,能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四是反思课堂还需要怎样调整和优化。
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教学是一项追求完美的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总会有一些不足,教师在教学活动以后一定要进行研讨,通过评课研讨互相进步。
总之,语文课堂结构的变革,应以教育的本质为永恒主题。追求真实、质朴的课堂,追求学生人性得到释放、智慧得到启迪的课堂,实现语文教育和学生素养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