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2016-10-21廖晓霞
廖晓霞
一、课程开发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校利用教科书外,还应该积极地利用其它课程资源……”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
著名语言文化教育研究专家Kramsch在《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中认为,应该把语言和文化看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语言和文化教学融合为一体。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拓展视野、了解世界,必须理解各种文化的差异,尊重各国的思维方式、学会从不同的世界来思考问题。只掌握语言的语言、词汇和语法,不了解深层的文化意义,无法进行顺畅的交际。目前的英语教学还普遍存在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英语国家历史、文化等人文内容仍比较缺乏。为此,我们考虑,应该进行语言必须和文化选修相结合,对地道英语文化和传统中国元素进行加深和拓展。
深圳市教育局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 “八大素養”,其中包括国际素养,它指的是:开发国际理解教育地方课程,开展中外“经典著作阅读”活动。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有优势也有义务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
现行教材(深港版)中有关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内容比较匮乏,以Countries (国家)为例,这个话题在小学英语教材体系仅出现过两次,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Holiday postcard》,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the natural world》,我认为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国家与城市的知识,例如: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和需要,通过网络搜集资料,拓展听读,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制作旅游攻略等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不同国家城市的风土人情。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就“国家”的话题进行交流,能讨论国旗、和著名标志性建筑物,了解不同国家的语言、礼仪、饮食、天气、体育等等。对语言进行综合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运用所学知识介绍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旅游攻略。
2.能力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养成敢于开口,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
了解各国的人文和风土人情,学习西方礼仪,开阔国际视野。
三、课程内容
四、课程实施
1.适合范围:开发的课程内容较适合五、六年级的学生学习。
2.课时计划:课下学习与课堂交流相结合,预计交流汇报6课时。教师根据学生需求、自身特点、课时长度加以取舍。
3.设备设施:带网络的电子阅览室。
4.教学策略: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西”游记》覆盖面广,话题丰富,涉及国家,国旗,国外一些著名的城市等内容。借助网络的优势,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拓展听说、自主阅读等方式,例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国家进行深度阅读,与同伴分享了解更多的国家和城市词汇,以及衣食住行、风土人情等文化;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表演有趣新奇的问候方式让别人猜国籍、与他人表演如何文明用餐,与他人讨论不同用餐方式的优缺点等方式,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学以致用:引导学生通过制作主题海报、旅游攻略等活动,不仅让学生明白 “如何做”,还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课程评价
本课程学习评价主要采取激励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语言学习的习得过程中,国际素养得到提升,并让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能做到入乡随俗,谦谦有礼,进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生存能力。
1.评价项目:(1)学习态度:优秀(5颗星) 良好(3颗星) 一般(1颗星);(2)团结协作:优秀(5颗星) 良好(3颗星) 一般(1颗星);(3)情景表演:优秀(5颗星) 良好(3颗星) 一般(1颗星);(4)作业完成:优秀(5颗星) 良好(3颗星) 一般(1颗星)。
2.评价标准:(1)学习态度:按时参加拓展课学习,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课。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学习团结协作。(2)团结协作:在小组活动中,服从分工,顾全大局,小组成员对自己的任务明确,彼此之间合作,交流。(3)情景表演:在情景表演过程中能记清台词,语音语调合符场景,按照情景要求,正确地完成角色扮演。(4)作业完成: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场景编,演英语小故事。
3.评价形式: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