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6-10-21杨枫林林书舟
杨枫林 林书舟
【摘要】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基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并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和过程。英语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更可以培养创新性思维。本文将结合本人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经验初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 英语教学
一、研究背景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大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当下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知识不扎实,学习主动性、能动性、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个性较为张扬等特点。如何把高职学院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一定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值得我们思索和探索。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1.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按照中国教育“唯书”、“唯师”、“唯上”的传统理念,则书本是真理,教师即权威。在此理念下学生不可随便地提出疑问,而那些敢于挑战“权威”的学生被视为“调皮的异类”;以至于学生在课上课下畏首畏尾,精神紧张。这种教学氛围显然不能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从而无法让学生在民主、自由的天空下展开创新的翅膀。十年荏苒,越深入教學领域越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课堂上我面带笑容,尽量让学生的心理处于安全自由的状态。这是个逐步明确的教学模式:(1)提前十分钟到达教室和学生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2)分享趣闻和新闻帮助学生开阔思路,缓解紧张情;(3)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和提问;(4)强调书本知识的局限性,锻炼学生辩证思维和评判精神。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但也有无法解惑之时。“不知为不知”,我会诚恳地告诉学生,待我私下研究后再继续探讨。被指出错误和质疑时,我会去考证,然后坦然接受,并且倍感欣慰。学生青出于蓝,这何尝不是教学的一种成功?最后别忘了,要在下一次的课堂上纠正先前的错误。师者如此地言传身教,只为让学生相信科学,独立思考,摆脱限制,突破自我。
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过度”,相信很多教师一般不会也不忍心当场打断。我有个女学生每次都积极参与课堂的提问环节。她的发散思维很强,以致于回答冗长且常常离题,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参与。曾多次想在课堂纠正她这个毛病,但面对她天真而自信的笑容,我不忍心让她在同学面前“丢面”。于是在一次单独的交流中,我先是肯定她的自信和活跃的思维,再婉转地指出毛病,最后传授答题技巧。这次愉快的交流效果立竿见影,学生很快把握答题要领,一改以往的拖沓离题的习惯。同理,在英语教学课堂中,发现学生的发音和语法错误时,我当场做纪录,课后再予纠正。根据经验,当场纠正学生不仅中断了答题思路,而且会打击到他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这样就给学生造成“心理的不安全”。学生害怕出错、害怕当众丢面,于是学生都不敢大胆发言。这种气氛让学生压抑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2.优化教学,培养创新思维。教师教学的本身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要避免“满堂灌”教学方式;避免让学生只做知识的“搬运工”,即教师讲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笔记本和作业上;避免 “唯分”是论,这不利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在教学中我不仅讲授课本的内容,还要做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因此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和分析必不可少。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更多创造型的学生。有创造性的教学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大的影响。英语听力课中学生的积极性很低。偶然中发现学生对英语歌兴趣浓厚,于是找了一些跟听力课文相关的英语歌曲来导入课文。让学生听歌的同时,理解歌词的含义及学习单词。此外,还可以在听力课上给学生播经典英语电影片段,学生根据台词回答我设置的问题。商务英语课上,给学生介绍企业创新的营销方案、销售、广告策略等成功案例,并且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使学生了解企业创新之路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开启创新思维之门。阅读课带学生去校园的绿地上进行授课。春天里百花丛生,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的芬芳的同时进行学习。经过一段时间这种多样化的创意教学,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与日俱增,英语水平得到提高。正如北宋哲学家陈颐所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在英语泛读课上讲到“欧盟组织”时,会搜索欧盟的近况和发展以增加课程信息量,书本的内容只是一个线索不是全部。而且要求学生课下继续查找资料阅读,结合时事政治推测欧盟的未来发展形势。每节课后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博览群书以拓展知识面,加深专业知识,构建创新的知识结构,为创新提供丰富的理论源泉。课前会让学生总结阅读的内容及自己的见解,并表扬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使学生养成勤学、多思、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3.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商务英语老师,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常常扮演鼓励,指导和支持的角色。
三、结语
“中国学生缺乏创造力”这一说已是老生常谈,而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应在其职责上发挥作用,通过自身的教学改革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将成为人才的基本素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和未来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培养我国大学生创新意识具有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琦.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2]刘盈君.打开创意的脑[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5).
[3]刘勇.感悟创造[M].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