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象构建阅读法在英语新闻阅读理解中的运用
2016-10-21林丽
【摘要】本文基于双重代码理论中,试图探讨英语新闻阅读过程中如何通过意象构建来提高阅读效率。双重代码理论指出,意象构建能帮助学习者突破语言水平的制约,通过利用语言表现系统和意象表现系统两套系统来提高阅读效率。将双重代码理论运用在英语阅读的教与学意义犹为重要,本文则将研究重点集中于学习者常见的阅读材料且易于产生意象的文本即EFL新闻阅读。
【关键词】双重代码理论 意象构建 心理空间 阅读理解
【Abstract】The paper based on the Dual Coding Theory attempts to explore how to facilitat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hrough image generation. The Dual Coding Theory states that generating images can help learners surmount limitations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utilize both verbal and visual representational systems to facilitate reading comprehension.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apply the Dual Coding Theory 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and the paper put its focus on English news reading,the reading materials of which are often encountered and easy to elicit images.
【Key words】the Dual Coding Theory; image generation; mental space; reading comprehension
一、引言
英语阅读理解一直受到语言学家和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阅读的心理机制也随着研究者对阅读理解本质的不断探讨而有了新的认识。研究者对阅读的认识,从最初单纯的语言解码过程发展到对现代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的探讨。近年来,一种建立在图式理论基础上的新的认知理论使语言界对阅读理解过程的大脑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即双重代码理论(Dual Coding Theory)。根据双重代码提出者Pavio认为,人的头脑包含处理言语代码(logogens)的语言系统(verbal system)和处理意象码(imagens)和情感反应的非语言系统(non-verbal system),两套表现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国外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双重代码与在本族语(L1)阅读效率上,对于外语(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即EFL)学习者而言,由于外语语言水平难以达到本族语习得者的语言水平,阅读理解过程常常受到语言水平的制约,如果意象系统能得到有效地利用,就能使主要处理视觉形象的右脑和主要处理文字信息的左脑同时参与阅读过程,使阅读过程中输入大脑中文字信息能被相互联系的两套系统共同整合,从而有效易化理解过程,提高阅读理解效率。目前,国内外对双重代码理论应用到英语作为ESL学习者的英语阅读理解的研究为数不多,其中代表是国内学者成晓光教授于2003就双重代码理论与外语阅读理解作过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其研究表明,两套表现系统的运用比只用语言系统更能提高学习者的阅读理解,双重代码理论对阅读理解的确有积极的启示。
基于以上研究现状,笔者就意象构建与英语新闻阅读作了一次先导性的研究。英语杂志及英语报刊一直以来都是外语学习者重要的阅读材料,其阅读理解质量对学习者的外语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在本文中希望就双重代码理论中意象形成过程作一次研究,力图从符号学的角度探讨EFL学习者在英文报刊中的时事新闻阅读过程中,如何在头脑虚拟的心理空间中形成四维的意象(four-dimensional images),并运用双重代码理论有效提高阅读效率。
二、意象构建的符号学阐释
符号学的发展为阅读过程中意象构建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著名符号学家皮尔斯主要从事的是发展一种符号学理论。他的理论对后来的符号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被广泛誉为现代符号学之父。皮尔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他站在不同于结构主义的哲学立场上,对语言符号新的定义。他指出,符号把某种事物代替为它所产生或它所改造的那个观念,或者说,它是把某物从心灵之外传达到心灵之中的一个载体,符号所代替的那种东西被称为它的对象;它所传达的东西,是它的意义;它所引起的观念,是它的解释项。
由符号学的理论,我们可以重新认识阅读理解的机制,它实际上是阅读者将语言符号的词典意义和文本意义结合,在具体的交际和指称背景中,找出其意指对象。符号始于具有双重身份的生活世界,现实世界既是符号再現的对象,又是理解语言符号的基础。这种由现实中的获得的知觉对象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意象群,阅读者具有了调动这些意象群来帮助理解文本符号的可能性,即在理解阅读中的语言符号时,借助于通过以往的知觉活动在头脑中形成的意象群来完成阅读文本符号的意指活动,从而达到对阅读材料主题信息的形象化的理解。例如,当英语作为母语(L1)的学习者读到“Besides classes,he works in his studio,reads books and watches movies.”时,他们很容易在头脑中出现这样的情景,即主人公没课时就到他自己的工作室工作,读书及看电影。由于L1学习者本身对世界的认识已在头脑中留下意象群,所以他们就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在头脑中出现工作、埋头读书、幽闲地欣赏电影这样形象的动作场景,如同刚刚亲眼看见这些事情发生在面前一样。由于意象在头脑中的记忆特点,使读者能准确完整地回忆起读过的文字内容。这一点对外语学习者而言意义更为重大。就国内的英语作为外语学习者而言,他们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在学习理解语言符号的意义时,首先接触的常常是英文单词的中文意思,这种特殊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得许多学习者在EFL阅读过程中容易以心译的方式达到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即先在头脑中将文字翻译成中文,从而理解文字传达的信息。这样的理解方式显然使学习者受制于外语的语言水平和母语的干扰,降低了阅读的准确性和阅读的速度,有碍于对主题信息的记忆和回忆的准确及完整性。如果EFL在阅读的过程中能直接借助于符号与现实世界的意指,在EFL阅读过程中以在头脑中产生意象来帮助理解文本,那么阅读的效率就有望得到提高。
三、英语新闻阅读过程中的意象空间的构建过程
国内大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要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就需要接触广泛的阅读材料,而英文报刊杂志则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如果能有效地阅读报刊,那么其外语水平将得到明显的提高。新闻是各种报刊杂志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时事性,简洁性。报刊新闻报道是一种功能很强的叙事性文体,它常常是对现实世界的报道,读者通过报刊新闻阅读能及时获悉信息并掌握社会动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接触到语言层面的新旧知识,又能掌握国内国外的时事信息。报刊新闻报道作为一种特殊的语体,其语篇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对报刊新闻的语篇图式的研究正是源于labov的叙事图式结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语言学者Bell等人认为新闻故事框架可简化为特定属性(attribution)、概要(abstract)、故事(the story proper)三大部分,特定属性主要指新闻故事的来源(包括记者的姓名、报道时间、地点等),概要主要包括标题及导语,起到新闻简介的作用,而故事本身则由一个或多个情节(episode)构成,每个情节之中又包含若干个小的事件(event),是对新闻报道的细节描述。同时,篇章语言学研究者刘辰诞指出,篇章的策略连续体内部进程步骤,由一个阶段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称为转移(shift),比如空间连续体从一个地点转换到另一个地点,时间连续体从一个时间点进入另一个时间点,人物连续体中人物的改变,均为转移。而在新闻报道这样的叙事性文体中,主要包含了时间连续体和转移,空间连续体和转移,以及行为连续体和转移。
既然新闻具有这样的文本特点,那么如何运用双重代码理论来提高国内英语学习者的英语阅读理解效率呢?以国内主要英文报刊21st Century 2005年10月12日发行的第625期为例,其中有这样一篇新闻报道: Chinas eyes turn skyward again,报道的是中国将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州六号,两位宇航员将成为国内飞上太空遨游的第二人。阅读者在过去阅读有关书籍或观看相关电影后,在头脑中留下了关于太空飞船的知觉印象,并以意象群储存于大脑中,因此当再次读到以载人太空飞船为主题的新闻时,就能即时出现相关的意象。意象通常和人的情感相联系,在意象构建的过程中,人的各种感觀都充分调动起来,故而在头脑中能留下更深久的记忆。如读者在读到介绍烹饪食品的书籍时,往往容易产生视觉印象和味觉嗅觉印象,犹如看到、闻到和尝到了可口的饭菜,要回忆这段文字时,则更加容易。要充分利用意象系统对记忆的促进和强化作用来弥补相对有限的外语语言知识,首先应在头脑中构建一个虚拟的心理空间。由于新闻的文本具有特定的宏观框架,包括属性、概要、故事,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样的元素,因而在阅读过程中构建的这个心理空间应具有时间的递推性和空间的拓展性,即构建的是一个动态的意象虚拟空间。在开始阅读上面这则新闻Chinas eyes turn skyward again,读者头脑中的意象空间应首先定位在太空中,并将时间确定在10月。随着报道的深入,读者根据报道中人物事件以意象因素一一填充于这个意象空间,形成时间、空间及行为的转移。时间转移表现在: October 12 to15→just after the Golden → On Sunday。空间迁移表现在: the Jiuq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re in Gansu Province →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 the capsule。时间连续体从一个时间点转换到另一个时间点,空间连续体从一个地点转换到另一个地点,行为连续体也随着报道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的事态情景,在这则报道中,读者能随着报道的深入,在头脑的意象空间中不断闪现动态的画面。由于意象的形象性和完整性,读者在阅读时获得的信息以非线性的方式储存在头脑中,左脑和右脑共同参与阅读过程,主题信息不断得到强化,突破了语言知识对阅读的束缚,从而提高了阅读的效率,提高了对文章主题理解和回忆的准确性。
四、结语
目前国内外双重代码理论在英语作为母语的EFL学习者的英语阅读中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本文基于双重代码理论研究的基础,从符号学的角度阐释在EFL新闻阅读过程中如何通过构建四维的时空意象来提高阅读效率,更是一种先导性的研究。新闻文本的特点使读者能有效利用语言系统和意象系统两种表现系统来加工处理阅读信息,从而能弥补了与本族学生相比而言有所不足的语言能力,这对于英语教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双重代码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还需要更多科学的实证研究,以更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来说明双重代码对与外语学习者阅读水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Paivio,A.Mental Representation:A Dual-coding Approach[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67.
[2]成晓光.双重代码理论与英语阅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18.
[3]皮尔斯.赵星植译.皮尔斯:论符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49.
[4]Bell,A llan & Garrett,Peter.Approaches to Media Discourse[M].Oxford:Balckwell,1998,67.
[5]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44.
作者简介:林丽(1982-),女,四川成都人,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