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研
2016-10-21高茜
高茜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80-02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新标准》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虽然不同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存在客观差异,但只要重视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主动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受益。从而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那么,怎样在音乐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要靠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
1.深钻教材
音乐欣赏课是通过音乐作品感染学生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熟悉教材,钻研教材,通过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对音乐作品创作手法的分析等来挖掘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音乐是一门技术性与知识性很强的艺术,不仅要对音乐有所了解,还要了解文学、美术、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深入的理解音乐。所以,教师必须首先熟悉音乐,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获得感受。具体到某一首作品,可以做好以下工作:
(1)反复聆听音乐,记录音乐的主题旋律并能用钢琴演奏;(2)分辨音乐主题是如何发展的;(3)分辨音乐的结构;(也就是曲式结构)(4)了解作者的简况;(5)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一些趣闻轶事;(6)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化内涵,如诗歌、绘画、文学、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等;(7)产生设计欣赏教学的思路。
2.导入
兴趣是人主动认识事物倾向性意识。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主导作用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在学生和欣赏的音乐作品之中间架起桥梁,教师要研究需要向学生传达什么,让学生体验什么。而教师在课堂上的导入,就是"架桥"的过程。导入是否成功关系到整一节课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导入力求简明、准确、生动,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找准契入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最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就是故事导入法。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听故事,针对这个特点,在欣赏前讲一下这首曲子背后的动人故事,或者是作曲家感人的生平故事,能引起学生想听这首曲子的欲望;还可以针对学生喜欢听流行音乐这的特点,用对比法来引导学生。如在欣赏民歌《青春舞曲》时,先为学生讲一下2005年超级女声时的一些琐事,然后播放周笔畅在比赛时演唱的《青春舞曲》,让学生找到了对这首曲子的共鸣,然后再把具有民族风格的原唱播放出来让学生聆听,让他们自己进行对比,最后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介绍中国民族音乐知识,这样可以达到学生主动学习、主动了解音乐知识的目的。
3.多媒体的运用
音乐欣赏必须依赖人的想象和联想,学生对单一地听老师演唱或放录音早就感到枯燥、单调,这样的教学使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人的想象和联想是靠语言和情景来激发的,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使音乐情景再现,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通过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来实现。音乐教学将图文声像等合为一体,可以使虚幻的音乐变形象、使复杂的知识变简单、使零乱的头绪条理化、同时给音乐教学添了无穷的魅力。例如在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时,很多学生没有过去这些地方,教师用多媒体或幻灯片播放九寨沟的一些美丽风景,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容易对音乐形象产生共鸣,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多媒体的使用不但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还为学生创造了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感受、想象等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这样,既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又使学生的素质在愉快、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中得以提高。
4.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看图式标题的音乐欣赏《百鸟朝凤》、《野蜂飞舞》等;对情节性较强的音乐欣赏《龟兔赛跑》;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如《二泉映月》等曲子。再者在教学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创造性操作能力,当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及想象、联想,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可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脚,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个高度。如:欣赏完:《赛马》、《森吉德玛》等曲子后,由于有鲜明的对比段,可按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为不同情绪的乐段创造性伴奏谱。又如:欣赏完《快乐的罗嗦》、《采茶扑蝶》等具有鮮明节奏特点的曲子时,可运用身体语言,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等等。
音乐是美妙的,它能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滋养我们的灵魂世界,它能以神奇的力量激发我们的创造力。音乐艺术的愉悦性、感染性的特点,在小学学生的音乐活动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这些特点也是吸引孩子们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因素。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孩子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是新课程提出的非常重要的精神。当然,这种教育性的影响,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不断熏陶、感染、渗透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像雨露般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深处,进而引起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