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打造有效小学数学课堂

2016-10-21李泯蓉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李泯蓉

摘要:数学学科知识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探索与发现,生活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途径。由此,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小学數学教学,实施数学知识的理论分析、验证、反思与应用,从而循序渐进,逐步拓展知识网络,建构理论知识框架,且逐步强化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本文从创设生活情境、引入生活素材、实施生活课题、解决生活问题这几个方面,探索了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打造有效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教学策略;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212-01

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打造有效小学数学课堂,契合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素材、内容与问题出发,展开小学数学问题研究与分析,以此能激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和谐、轻松的生活课堂中自在翱翔。另外,结合生活实际,还能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素材、内容,使得教学更具有目的性、直观性与生动性,强化数学学习的实效性。结合生活实际,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具体方案如下。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改指出,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践行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且创意无限。基于此,为更好的让小学生健康成长,可以运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基于小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特点与个性差异,引入生活现象、生活故事、生活实物、生活规律、生活问题等来创设生活情境。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探究兴趣,在生活情境导向下,学生更希望运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应对生活问题,以此生活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情境中,发现规律,激活创新思维。

如学习"折线统计图"知识时,教师选用"发豆芽"生活问题展开教学。在预习阶段,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准备好微课,学生观看微课,并完成在线测试网站上的测试题。课堂上,教师拿出豆芽、黄豆等生活中的实物,借助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展示豆芽发芽的生长过程。教师借助图片、实物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与交流之后,教师再作分析与总结,以时间为横轴,以豆芽的重量为纵轴,根据豆芽的生长统计表,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软件,课堂上演示画出折线统计图,以此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豆芽的生长情况。之后,结合豆芽成活率、生长情况,以及市场实际价格,分析10kg豆芽需要多少成长,能盈利多少。由此,通过创设生活实验情境,让学生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2.引入生活素材,打造生态课堂

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数据与材料,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更好的提升学习效果。生活中有各类图形,包装盒的长方体、闸门中的菱形,房间的空间设计、娃哈哈瓶子的棱柱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基本图形的生活素材,另外生活中的超市购物折扣、工程完成时间等,这些都与小学数学知识有关。将这些有用的生活素材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思考、创新想象,打造生态课堂,促进学生在和谐的生活氛围下,拓展与发散思维,完善知识与能力。

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将小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充当小小工程师,让学生在校园中选取多边形花坛,测量出它的实际面积。学生们准备好尺子、纸笔等,准备积极展开测量与计算,突然发现无法将学习的图形面积计算与花坛实际面积计算结合起来。教师点拨,可以画出它的示意图,按照它的样子和形状,缩小一定比例画出来。如此,学生们解决了疑问,展开各边的测量,记录数据,并观察它的形状,缩小20倍画出示意图,运用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得出图上面积,再扩大20*20倍,得出实际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介入,告诉学生们要特别注意单位的换算及扩大缩小的正确变化过程。引入生活实物素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研究中,动态生成与拓展知识和能力。

3.实施生活课题,促进体验探究

为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可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围绕趣味生活问题,展开生活课题研究与体验探究。选取某个知识点或研究性问题,展开课题研究,让学生充分做好课题准备,广泛收集各类课题研究方法,并运用到课题体验探究中。通过完整的课题研究,学生们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且运用各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探索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此能促进学生体验和探究,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如选定《自行车里的数学》课题,展开生活课题研究,以此深化对比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将"蹬一圈自行车能走多远?"这一实际生活问题作为课题展开研究,4名学生为一小组,运用课下和双休时间,展开课题的研究。课题完成过程包括制定课题目标、课题内容、研究方案、研究实施、数据记录、数据分析、问题总结等几个部分。小组成员通过观察、推动自行车、测量、分析,了解到自行车前后齿轮有大有小,自行车转动一圈行走的路程与车轮周长、前后车轮周长比有关。通过课题研究,最后得出蹬一圈走的路程为后车轮周长*(前齿轮数/后齿轮数)。部分小组引入了变速自行车来展开研究,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与普通自行车类似,不过可以变幻出很多种不同的速度。若有n1种前齿轮数,n2种后车轮数,那么可以变幻出(n1*n2)种速度。通过展开生活课题研究,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与方法。

4.解决生活问题,强化综合能力

通过生活问题的分析、探索与解决,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也真正的践行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探寻小学数学知识、方法与生活问题的契合处,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生活问题研究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展开数学问题的解决。可以自主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选定实用的生活问题主题,在理解、沟通、互动、实践与反思中,应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展开全面的问题研究,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引导学生解决生活问题,需要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出发,展开分析与研究。如城市交通中堵车严重,每天早上上班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堵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以"堵车解决方案"为主题,展开生活问题研究,结合"等待时间之和最短"展开研究;给出家庭车辆使用、物价、租车与买车等相关实际情况,研究"租车位还是买车位划算"这一生活问题,为家里制定生活方案;结合家庭实际收入与教育支出,制定家庭教育计划;结合自己家庭中实际用电情况,分析自己家是否适用"峰谷电"方案;解决学校水资源浪费问题,制定"节约用水"方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问题,进而鼓励他们研究、探索与发现,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数学素养。

总结: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入生活素材、实施生活课题、解决生活问题等方法与策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与发现,契合生活实际内容与问题,有效的探寻生活与数学学科知识、方法的契合处,展开生活问题解决、分析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此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除了需要重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之外,还需要多给予学生创新、实践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实际解决和动手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运用方法,提升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也为社会输送更多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海平.打造"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2(18).

[2] 赵荣.联系生活实际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赤字:上中旬,2015(10).

[3] 王玉宝.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新课程,2015(16).

猜你喜欢

生活实际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