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

2016-10-21黄雯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寒号鸟创造性课文

黄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116-01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想培养学生有创新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所谓的阅读兴趣就是为了使阅读成为学生的行动或意志的趋向,使阅读成为自觉的行为习惯,从慢慢而形成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阅读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任何人的主观意愿都难以强加于他人,教师的精确分析也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知识可以传授,可以记忆,但对语言和文学作品的深刻感悟与理解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慢慢体会,教师的指导很重要,但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是如何引导学生喜爱阅读,并且做到有创新的阅读,遇到好书能够爱书如宝,手不释卷,理解文章的精彩,体会文章的精髓呢?我就个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说说我的几点见解。

1.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学到近代高科技的知识,也能够了解古人的遗留下来的精髓,获取他们的智慧,变古为今用,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读活书,即是有创造性的进行阅读,不能死读书,读死书。一篇好的课文,除了其内容前后连贯,伏笔和呼应相结合外,文章结构也有着独到之处,可以预示下文。如果学生能够在阅读的时候,积极主动打开思维之窗,将创造性思维贯穿于阅读始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积极思考,借助课文的内容和结构的某些特点,就能掌握作者行文时的种种意图,预测下文内容,把握文章思想脉络,领会文章主旨,甚至能对课文进行升华思考,得到更进一步的收获。要想让学生在阅读时正确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要求教师准确找到能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地方,并利用合适的引导方式去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思考。比如,我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課,就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合理延伸,让学生进行想象,做完实验之后,当伽利略走下比萨斜塔后,周围的人会提什么问题,伽利略又会跟围观人群说哪些话?围观人群会有哪些反应?学生一定会大感兴趣,踊跃思考并积极发言,答案虽然五花八门,但范围不外乎"不能盲目相信前人的话,即使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要敢于提出质疑并用实践去证明",而这个答案核心恰恰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但是通过这种教师创设的具有创新阅读方式的引导,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中心思想,同时,又锻炼了创造性思维,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可见,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学生的合理想象,能使课文的情节更完整,形象更丰满,而且在合理想象过程中,会集合每个学生的想法,达到培养学生创新阅读能力的良好效果。

2.鼓励学生对教材质疑,在释疑中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要始终坚持"批判性教学",就是说课堂上要多让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正确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合理质疑,不局限于课文的思路,运用自己的经验去揣摩,从而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见解。这样不会让课堂乱得不可控制,相反,会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和提高。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造的前提。"比如,有的学生在阅读《泊船瓜州》时,对诗文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中的"一水间"提出质疑,他们的理由是:数重山与明月何时照我还?既然只是一水间,绝不是路途遥远,怎么又有数重山,作者为什么不回家?"明月何时照我还?"说法欠妥当。学生在这方面的疑问不无道理。我们共同联系其时其地诗人的感情世界作深入的思考,觉得"一水间"与"数重山"的描写,虽不符合实际,却完全切合诗人思乡而又因为公务的原因回不了家惆怅的心情。

深夜,春风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觉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弥漫着野花芳香。诗人深深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可自己却无法回到故乡。这样,引导学生重课本而不唯课本,重结论而不唯结论,敢于"鸡蛋里挑骨头",敢于向教材、向教师、向权威说"不",敢于发表自己"挑战性"的见解和主张,拓展了学生思路,拓展了思维的广阔性,也使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我们的教学任务自然而然就达到了。

3.给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创建一个良好的空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教师就需要创建的是一个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环境氛围,只有在这样环境氛围中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才能让学生不断迸发出创新灵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充满情趣,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情境中,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课堂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学得轻松起劲,将不时地闪现创新的火花。

3.1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性。在阅读学习实践中,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该拿出自己的见解跟教师讨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如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盲目阅读,不能真正理解文章中心,更不可能有自己的见解,只是在读死书,一点创新理解文章的能力都没有,真正的阅读形式应该是互动式的,而互动式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同步参与。另外,学生创新阅读能力的提高仅仅靠课本和师生互动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到课外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提醒学生及时记录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强烈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有时也难以作答。例如,在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时,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男孩明明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微弱为什么不求助海边的其他人呢?"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不受局限的,这时教师不应该急着给予否定,而是应该与学生进行积极地讨论,一步步地将学生的思考范围引入正轨。这样,不仅没有打消学生对文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自主思考、大胆提问的信心。由此可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探索性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3.2 鼓励标新立异,培养创新阅读意识。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向司空见惯的事物挑战、批判,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要鼓励学生间积极争辩、陈述矛盾、各抒己见、揭露弊病;鼓励学生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权威,大胆向教师质疑提问,敢于向权威说"不";鼓励学生不迷信教材,勇于对课本和参考书"吹毛求疵",并进行批判。只有学生敢于批评的学习精神培养起来了,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树立起来了,创造性阅读才能成为可能。 如在学完《寒号鸟》一课后,我班学生吴旭斌对书本质疑:我觉得课文最后一句不该用"可怜"这个词,这只寒号鸟太懒了,它冻死是自作自受。问题一提出,有的同学赞同,有的持不同意见。我表扬了这位大胆质疑的同学,然后抓住这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组织学生在思考、相同观点同学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辩论,一名学生说:寒号鸟太懒了,就知道玩、睡大觉,它冻死是活该。另一名学生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寒号鸟发出的最后哀号后说:不管怎样寒号鸟被活活冻死还是很可怜的。一 名学生又说:谁让寒号鸟不听喜鹊的劝告。通过辩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寒号鸟的懒惰行为不值得同情,但它被活活冻死是挺可怜的,我用鲁迅先生的八个字 总结这次讨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时下课铃响了,我又给学生留了一个问题:课文在这里用"可怜"这个词是否最恰当?你有没有更合适的词?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这节语文课上完了,可是学生还在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这样的语文教学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 室,在质疑、思考、讨论,再质疑、思考、讨论中,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新潜能得到开发。

猜你喜欢

寒号鸟创造性课文
寒号鸟
《寒号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解救寒号鸟
背课文的小偷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