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2016-10-21冷樊樊
冷樊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107-01
个性是指人在思想与行为中,表现出不同于其它人的特质。人的个性具有可塑性,通常情况下影响个性的因素有两个,即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即遗传因素,例如基因、父母的生物遗传素质等等。先天因素具有固定性,人很难改变先天因素。影响人个性的后天因素即社会因素,例如人的成长环境以及教育程度等等。后天因素是影响人的个性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可以通过改变后天因素,对人的个性进行培养和塑造。而在后天因素中,教育是对人的个性进行培养的主要途径。小学阶段是人的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小学语文课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主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个性有着重要作用。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足
1.1 授课形式僵化。小学语文教育的普遍采取的是灌输式授课,即语文老师在讲台上对课文要点进行讲授,学生在讲台之下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识记。灌输式授课的有点是能保证语文教学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进度进行,但不足是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很难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从而不能改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灌输式语文教学强调标准化、程序化,这对学生的个性是一种抹杀。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没有对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自己对语文知识的认识进行反思。这种僵化的授课模式,十分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以及学生创造思维的养成。
1.2 评价学生标准单一。小学语文教育的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并且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虽然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已经被强调多年,但是考试成绩这支"指挥棒"却依旧是衡量学生优秀与否以及教师授课水平的标杆。应试教育往往只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但忽略了学生真正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明素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迫于学生应试成绩的压力,并没有将授课的重点放在对课文的讲解、对学生交流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的个性培养上。学生在接受了六年的语文教育之后,仅仅提高了做语文考试题的能力,而没有增强语文水平,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更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
1.3 师生缺乏互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互动。多数小学语文课堂只是教师一人在授课,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老师传达的知识。学生得不到教师个性化的帮助,同时教师也无法得到学生的反馈。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就使得学生与教师无法教学相长。当这种授课方式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和教师就会形成思维惯性。学生对老师教授的知识不进行思考,只是纯粹地死记硬背。而老师由于缺乏学生的反馈,也无法对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使得学生不能从多角度思考所学到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无法进行独立思考。
2.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个性
2.1 丰富授课形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的灌输教学的方式,丰富小学语文课的授课形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网络、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多样化,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其次,除了对课文进行讲解之外,教师可以采取请学生上台演讲,以及语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从而为学生展现个性搭建平台。最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这种授课形式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
2.2 改革评價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应当仅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学生的个性以及创造能力不是仅仅通过考试能体现出来的。对学生的评价应当从侧重于分数的提高,转变为语文能力的提升。在小学语文考试当中,减少确定答案的问题增加开放式考题,促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多维度思考。除了教师出题判卷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出题并核对,如此学生既可以检查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不足,也能够增强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同时也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只有改变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改进,才能够提高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水平,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为社会贡献合格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