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2016-10-21孙建鹏
孙建鹏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30-02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是要通过后天有目的的培养才能获得。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學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意志、创造思维能力和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激情,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造因素,渗透创新教育思想,教给学生创造的方法,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先进民族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营造有利于创新精神的教学环境,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精神。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有了新发现和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应该会及时表扬,给予肯定,并让他把自己的新发现、好方法说出来,让他体会创造的愉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
2.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先导。只有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后,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异常强烈,才能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创造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启动运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3.结合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综合设计课题,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从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4.注重应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光完成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还远远不够,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而"学以致用"的关键在"用",即用学过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学习中。在运用中进一步掌握操作的方法、技巧,在操作中获取信息,获取信息后进一步分析和处理信息。如制作小报,整张小报的内容收集、编排完全是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完全体现了学生自己的创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电子表格为自己建立一个成绩单,通过成绩单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不仅学会利用图表等分析方法,而且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纠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感到,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但培养了自己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尽可能利用的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求知欲的锦囊,问题是你有没有一把开锦囊的钥匙,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多留一点空间给学生,那就多一份创造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