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中的营销学

2016-10-21杨金红

关键词:营销经济教育

杨金红

摘 要:市场营销的观念不仅仅应用到经济之中,同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样也会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有所体现。本文将从营销学的基本概念的角度出发。阐述营销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经济;营销;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1-66-2

0 引言

教育教学和市场营销学是两个领域的概念,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其实内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现代营销之父”之称的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为市场营销是这样定义的:“市场营销是个人或组织通过生产和制造并同别人或其他组织交换产品或服务以满足需要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市场营销观念的提出,不仅为全世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营销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及方向,同时营销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生产和销售活动,同时也适用于我们的日常教学。

从菲利普·科特勒为我们展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市场营销学包含几个核心概念,他们分别是需要、欲望、需求、产品与服务、价值、交换。下面笔者就从这几个方面阐述一下营销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 需要、欲望、需求

1.1 需要——need是指人类最基本的需求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论述,将人类的需要一共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层层递进,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最高层次,就需不断学习,所以接受教育同样是需要的一方面。对于现在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需要什么是相当明确的,但同时又存在很多的偏颇之处。例如,他们在选择自己的学校以及所学的专业时,认为自己的所需已经很明确了,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在众多的专业课面前,他们有点手足无措,不明白为什么要开设这些课程,在将来的工作中,他们有用吗?这些问题一直会存在他们的脑海之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告知他们开设这些课程的必要性,以及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这些课程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方知他们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失去了什么,或许那些在他们眼中并不重要的学科,尤其是一些他们认为的传统学科,在实际工作之中,是多么的重要。为了弥补自己这方面知识的欠缺,不得不再次拿起了放在角落的课本。

人类的需要具有阶段性,有些知识就现阶段来讲可能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但是可能在今后的某个时间段,就会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出现“临阵磨枪”的情况,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提前帮助学生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正视自己的“需要”。

1.2 欲望——want,指满足某种需要的一种心理状态

当存在具体的商品来满足需要的时候,需要就转变成欲望了。学生在不同的阶段以及不同的人根据自身的情况,面对同样的教育,需要不尽相同,每个个体对于某些知识的需求是存在一定差别的,但个性之间也会存在共性,所以使我们的教学组织存在成为可能。这就是营销学中所讲的需求的差异性以及同质性。同时由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欲望不同,在开设的不同科目之中,就会存在不同的学生,各科成绩各不相同,除去学生自身的对某种学生的理解力的因素外,学生对于该科知识的学习欲望——兴趣,是关键的因素。

1.3 需求——demand,是有支付能力购买具体的商品来得到满足的欲望

学习现在已经不是个人的事情了,现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责任。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教育。为了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学习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需求。当然,需求的产生是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的。现在的家庭,尤其是在实现了义务教育之后,支付教育成本,完全不存在问题。所以教育的市场可谓非常之大。需要、欲望和需求是市场营销学最基本的概念,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市场营销存在的基础,是现代市场营梢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2 产品与服务——product and service

产品是满足人的需要和欲望的工具。产品可以是有形的物品,也可以是无形的商品或服务。教育就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它能够满足学生和家长对于学习的需求以及欲望。既然作为教师提供的教学是产品,那他就应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学生上学,进入到课堂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知识,那作为教师,提供的产品的就是知识。但是最为产品的提供者,又要考虑到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单纯的在课堂教授知识,填鸭式的教育现在已经不能够适应目前的教育要求。为了能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吸收知识,需要对我们的产品进行“包装”——将教学形式更加的多样化。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就需要使学生对我们的课程产生兴趣。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印象”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课程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关键一步。现在学生的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在课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不断地变幻形式。年龄越小的孩子,在这发面表现的就越为突出。

课程导入只是教学过程的一方面而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单纯地依靠课程导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安排一些诸如图片、视频、实验等活动,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课程内容是一样的,只不过展示的形式稍作了一些改变而已,这就像我们通常所说的商品的包装,换了一个外壳,一个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的外包装而已。

3 价值——value,如果供应物向目标顾客传递了价值和满意,那么他就成功了

一般情况下,顾客会在不同的供应物之间进行选择,而选择的举出就是谁会给他们带来最大的价值,即购买产品的成本与拥有此产品的价值之间的差距,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性价比。学生在选择学校之前,会根据自身的情况 ——自己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家庭经济情况、独立自理能力、将来的就业情况等因素综合得出自己将要选择的学校和所学的专业。不同的学校,尤其是一些职业类院校,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都应该考虑到学生对于这种“性价比”的心理需求,真正做到“物超所值”。

前两年,一些学生对于学校安排高等数学课程非常地不理解,主要是由于所招学生有很大一些是文科类学生,数学底子较差,本来以为终于可以摆脱数学,没想到现在进入到大学还要继续学习,而且越来越难。我记得,在当时我是这么回答学生的:“一个数学家可以不懂经济,但是作為一个经济学家我们必须懂数学。因为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就会发现,我们所学的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是和数学密不可分的。”这就是学校提供给学生的“物有所值”的产品,不单纯地考虑学生目前的需要,而是考虑长远的需求。

4 交换——exchange,所谓交换是指从他人那里取得想要的某物,同时以某种物品作为回报的行为

学生和教师是交易的双方,他们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从对方手中交换而取得自己想要的某种物品。在交换的过程中,教师出售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阅历,同时换取学生在此期间的认真听讲、适时的回馈、提问等,满足教师在此过程中的成就感。而学生需要做的正好相反,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的学生所渴望的,但是,要获得这些就必须给予回报——按时完成作业,考试取得好成绩等,这就是交换。同时,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学生是教师的顾客”,如果从交换的角度来讲,正是在这种教与学的过程之中,作为交易的双方从彼此之间获取“利益”。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到无奈:教师在讲台上是振振有词,豪情万丈,而下面的学生则是低眉垂眼,昏昏欲睡;又或者教师在台上慷慨激昂,而学生在下面不亦乐乎——搜网页、打游戏、 聊天、购物,繁忙至极。面对这样的教学状况,又怎样能获得“等价交换”?作为交易的双方,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互惠互利”。

教学从古至今已经经历了几千年,而市场营销在其面前只能是一个稚童,但正是由于这个新鲜事物的诞生,为我们的传统观念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新观念、新形势下大放异彩!

参 考 文 献

[1] (美国)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营销经济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