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6-10-21吴攀
吴攀
摘要:对于企业而言,要想不断能扩大自身的经济效益,投融资是主要手段和方式。当前,企业在面临投融资管理时面临着众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自身甚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将针对投融资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几点可供借鉴参考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投融资管理;问题;对策
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不仅从中获得发展的优势,但也应当看到所面临的严峻的市场竞争力。要想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应当充分了解市场。为此国家出台了众多便利条件,为企业投融资提供便利条件,但是仍有企业会出现投资失败的情况,这与现阶段投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直接关系。
1.企业投融资概念
生产效益的提高,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手段,投融资可以为企业赢得更高的利益,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投融资通常分成投资和融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才能为企业提升自身利益发挥功效。
1.1企业投资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自身规模是每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而能够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便是企业投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投資行为都具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面向变幻莫测的市场来说。因此企业在投资前应当客观评估自身的条件,分析投资行为是否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要充分结合投资项目做好市场调查。现阶段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投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企业的投资方向可以分成对内、对外两种形式。当资金主要用于企业自身时,这种投资行为就是对内投资,此种投资方式重点应用于企业自身,投资企业的流动或固定资产。对内投资有助于扩张企业的趋势,如果一家企业的对内投资呈现递增趋势,可以间接体现出企业近期的收益较好。与对内投资相对的便是对外投资,很多企业依靠购买股票、证券等方式,或投资其他产业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这也是大部分企业选择对外投资的方式。
其次,根据企业在投资与产品生产经营关系层面来看还可以进行直接或间接投资。企业通过扩大生产量,将资金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环节,以此来实现市场需求,这样的投资方式称之为直接投资。而通过股票或证券等方面投资来获取利润的,称之为间接投资。
第三,从投资时间长度还可分为短期、长期两种投资方式。如果企业的资金储备情况较少,会选择能够短期获利的产业。如果企业的资金储备较多时,会选择投资时间较长的方式获取收益。
第四,根据市场的投资方式可以分成追向性或更新性投资。但是这类的投资方式尽管收益较高,但是风险也较大。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当将眼光放长远,整合资源,提高企业的收益。
1.2企业融资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为了使资金流动达到平衡,很多企业会选择融资的方式,特别是当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时,采取融资的方式可以有效筹集资金,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与此同时还能够维持企业自身的正常运转,并从中获取利益。此外,还有的企业自身运行状况良好,但是通过融资方式可以快速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益也会随之提高,企业的发展目标也会随着融资方式的实施而加快速度。现阶段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外源、内源。前者主要是通过外部渠道来支持资金,例如银行贷款方式或企业对外发行股票债券的形式,都属于外源融资,如果有同企业合作的商业伙伴,也有依靠商业信用实现融资的情况。而后者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解决资金问题,例如当生产的产品获得利润后,可以将企业的旧物或储存金利用上,或折现处理。这种方式相对于外源融资来说,风险较低,但是对于产业的扩建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外源融资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发展的需求,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占据融资市场主导地位的主要方式。
2.企业投融资管理面对的问题
2.1投资结构不合理
当市场结构在发展过程中,对某些项目呈现较大需求时,很多企业会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跟风大量投资该项目,并且加强生产量,在加大生产力度中,势必会购买生产设备、原材料等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很快市场便会出现这些项目的饱和显现,供大于求,致使企业遭受重创,为了平衡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会随之产生价格下调,有的企业甚至连投入的成本也收不回来,对于企业后续发展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这些都是由于投资不合理导致的不良后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创新技术及人才的投资力度较弱,而对产品生产过于重视也是导致企业发展止步不前的原因之一。
2.2融资渠道单一
企业发展,融资是常见的手段,但是现阶段,我国在融资机制方面还存在较大缺陷,这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条件有直接关系。例如我国的中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内源融资作为主要渠道,尽管这种方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但是如果企业长期依靠这种融资方式,会制约自身扩大发展的速度。如果条件允许扩建时,内源融资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此外,我国的大型企业在发展中需要融资时,通常会选择大型银行作为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大型银行在借贷时,审核程序非常严格,需要抵押有效财产或企业房产,整个过程不仅复杂,而且费时,融资成本较高。而中小型企业要想通过银行获得资金,往往周期过长,加之信贷成本较高,最终放弃这种融资方式。
2.3融资风险高
企业的经营方式通常属于短期经营,所生产的产品销售所获取的资金,通常要使用绝大部分投入生产,如果选择银行作为融资的渠道,成功几率较低,有的中小企业没有必备的保证金或可供抵押的房产,从信贷能力来看,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远不如大型企业。而生产中迫切需要融资时,他们会选择高利贷作为融资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依靠此种方式融资,会使企业负债累累,承受过重的经济负担,并且风险较大。
3.解决企业投融资管理问题的对策
3.1完善信用制度, 降低融资风险
当前,融资渠道单一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讲,完善信用制度,可以为企业融资拓宽渠道。因此企业应当强化财务监管,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将企业的每一笔资金用项及项目投资情况进行跟踪审核,尽量将资金风险降到最低。不断更新生产观念,引进先进技术及人才,更换陈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过硬的品质及质量赢得社会的良好赞誉,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迎来更多合作的机会,树立良好的形象。与此同时,较高的社会信誉可以获得更多企业或银行的支持,为自身赢得更多融资渠道。
3.2加大政策支持,保障中小企业发展
面对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政府应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在资金链上赢得更多优势,不断将市场的公平性发挥出来。信用担保方面,政府可以对企业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争取到更多资金,同时还要降低门槛,尽可能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制定优惠政策,对于陷入资金不足困境的企业,采取减息或免息等方式。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会成立投资基金,对于确实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应当帮助他们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給予资金上的大力帮扶。从市场竞争角度,政府要给中小型企业一定的发展机会,让他们与大型企业开展公平竞争。
3.3建立市场预警监控机制,加强风险管理
任何投融资行为,都是具有高风险的行为。在规避风险方面,应当及时建立预警监控机制,对当前的投融资行为及时给予分析和判断,通过企业的生产运行等情况,预测出未来一个时期企业运行状况,并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可以有效规避风险的方式方法。制定预警监控机制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例如,从政府角度来看,可以从宏观上对整个市场做出判断,根据不同行业分门别类统计相关生产数据,并根据整体市场运行情况收集和分析,最终得出更具真实性、时效性的监测数据。还应当大力发动不同行业及企业及时将自身情况上报,根据上报数据不断调整今后的生产计划,加大企业投资的针对性。对于企业中生产的重点环节,要实行重点监控,将影响生产正常运行的环节、项目、行业等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制定出台整改措施,帮助企业顺利生产。此外,不同的行业及企业,其预警标准不一,应当充分结合好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更具特色的预警监控机制,将符合自身发展的机制应用于企业。
结语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制约下,很多企业的投融资存在很多现实性的问题,如投资盲目性、结构不合理、渠道单一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无形中也增加了企业的风险程度。为了企业的发展,应当从生产到信用进行强化,并完善投资结构,摆脱过去融资渠道单一的困境,不断扩大渠道。政府也应当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帮助企业跳出资金不足的发展瓶颈,并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提高防范能力。投融资的管理力度也应当进一步强化,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涂志文.浅析企业投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3,06:31-32.
[2]刘明.企业投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16,01:222-223.
[3]韦怀德.浅谈企业投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6,05:35+37.
[4]牛靖元.浅析企业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