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发展及成效
2016-10-21李桂英钟文东钟宝玉
李桂英 钟文东 钟宝玉
摘 要:本文从病虫预测预报体系统、病虫信息传递、发布形式、预测预报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阐述了我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的发展与成效。
关键词:病虫;预测预报;发展;成效
病虫预测预报是农业防灾减灾的基础性工作,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站的发展与取得的成效,为我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发展
1.病虫预测预报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1)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我省病虫预测预报体系从无到有,逐步壮大,成为植物保护体系中最为完整的一个分支。早在1955年,我省农业厅就在中山、揭阳等几个县建立测螟点,1957年省农业厅成立测报室,并在中山、肇庆、曲江等地、县设立了10个省属病虫测报站,在80多个县建立病虫情报点254个。1979年成立了广东省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站,当年投资100多万元建站,翌年投入使用。1978-1988年10年间,全省新建了6个病虫预测预报站。1989年,病虫预测预报体系得到中央财政的支持,农业部启动第一期“植保工程”,加速病虫预测预报体系的迅速发展,10年间全省新建(或扩建)了13个站,共投资700多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20万元。2003年,再次得到中央财政的支持,农业部启动第二期“植保工程”,将病虫预测预报站建设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至2010年建设了清远、廉江等28个区域站,共投资865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780万元。区域站的建成标志着病虫预测预报站进入了有技术、有设备、有手段的新里程。
(2)测报队伍的发展。我省已经建立了以省、市、县三级农作物病虫专业测报站为主,乡镇测报点为辅的病虫测报网络,病虫预测预报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迅速提升。据统计,至2011年止,全省病虫预测预报人员320人,是1978年的2.2倍,其中中级职称117人,高级职称66人,中级职称以上的人数是1978年的2倍。
2.监测预警体系的发展
(1)监测内容不断丰富。改革开放前,由于测报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不足,病虫预测预报主要任务是水稻病虫害未来趋势的预报。1978年后,预测预报体系逐步健全,人员队伍、技术设施充实更新,预报未来病虫发生趋势由水稻病虫害扩展到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病虫预报对象涵盖了水稻、蔬菜、果树等农业重大病虫害。目前,全省每年发出病虫情报900-1000期,是1978年的8-9倍。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还预报其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2)预测预报方式转变。病虫预测预报方式由短期预报向短、中、长期预报相结合方式转变。短期预报对突发病虫起积极作用,中、长期测报对病虫灾害更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目前,全省短、中、长期病虫预报准确率分别达93%、85%和80%以上,均比改革开放初期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
(3)监测系统化。开展系统的病虫监测,全面掌握病虫动态。针对作物布局和生态区域,合理设置病虫监测点。30年来,全省每年设置30个以上的省级病虫监测点,系统监测农业重大病虫害;对水稻迁飞性害虫和流行病害,实行定期、定点调查和五天一报制度,对掌握全省的病虫动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主要成效
1.病虫情报传递方式与现代科技同步发展
为加速病虫情报传递速度,传递方式和手段不断更新,每一次传递方式和手段的更新应用,都是时效性的一次提升。改革开放初期,我省预测预报体系应用农业部编制的“模式电报”传递病虫信息,基层测报站通过邮局以电报编码的形式向上一级报告病虫情,首次实现病虫情的单向快速传递。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加推动着预测预报事业的发展,实现了病虫情报的双向快速传递。也推进上下级和平级间的交流。2005年,我省开发了“广东省农作物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在全省预测预报体系广泛应用,实现了全省预测预报站的交流和信息共享大联网,对病虫预警和指导病虫防治更具现实意义。2009年我省农业有害生物远程监控系统首次将现代网络和视频技术应用于农业病虫监测领域,在惠州、茂名、湛江设立了四个远程监测点,在每周一、三、五开机运行,通过视频实时监控病虫信息。
2.发布方式创新
长期以来,我省农作物病虫情报是以纸质发布,通过邮局逐级发送到各乡镇农技站,再由农技员再派发到各村组,传达到农户手中。1999年初,我省在佛山市高明区开辟“病虫电视预报”节目试报成功,廉江、高州、南雄等紧跟其后,与电视台合作开辟“病虫电视预报”栏目,至2008年止,全省有30多个站开辟了“病虫电视预报”栏目。2005年,另一条快速发布病虫情报的有效途径——手机信息平台发布也在病虫测报上应用。五华县测报站与移动、联通公司合作,开辟病蟲预报手机短信服务,将当前病虫动态以短信的形式发至农户手中。随后高州、雷州、紫金等几十个测报站也开辟手机短信服务,以最快的速度,简短的文字,准确的信息告知农民。
3.病虫预测预报技术逐步进入标准化和规范化
为提高测报水平,规范测报准则,30年来,逐步编制并应用了《农作物病虫调查规范》、《荔枝蒂蛀虫预测预报技术规程》和《黄曲条跳甲预测预报技术规程》、《稻飞虱迁入量化技术》等。总结并应用了“四个统一”的经验:即统一标准设置监测圃;统一标准调查取样;统一标准使用“测报灯”,统一应用“广东省农作物生物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进行上报。改变过去监测不规范,监测数据可比性差等缺点,测报水平显著提高。
三、讨论
当前,监测预警手段、设备与其他领域相比还比较落后,测报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如何让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持续发展,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利用先进科技支撑技术,研发新型监测设备,解放劳动力,从而稳定人员队伍,保障测报体系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