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生态化研究

2016-10-21赵承俊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态化农田水利对策

赵承俊

摘 要:随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速度的加快,给农村带来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植物被破坏,并导致生态系统出现失衡,对此加快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意义重大。文章从工程建设角度,就如何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生态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田水利;生态化;对策

农田水利工程在农田生态系统里面不可或缺,发挥着农田灌溉、排水防旱等重要作用,是调节农田水分和保持水土的重要工程。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而言,有着覆盖范围大、建设规模小等特点,对农田生态系统有着巨大影响。为提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出其效益,需要加快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速度。当前形势下,如何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生态化,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大力倡导生态建设理念,合理规划布局

首先,各级农田水利部门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权威性,将本区域内全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纳入规划体系,进行统筹安排,并从生态布局的角度出发,合理规划灌溉渠、排水沟、提灌站、塘坝等水利工程,并要求排水沟道和灌溉渠道采用生态化的工程措施。其次,要让工程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当地农民群众深入了解并认同生态化建设,并让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在工作当中自觉践行生态建设理念。大力推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生态化技术规范、规程,改善传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布局混乱、参差不齐、乱堆乱放等问题,进行统一规范、合理布局,统筹协调好水利、环境、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

二、排水工程生态化建设

良好的排水工程可以营造非常好的人工湿地环境,起到排除地面水、降低地下水的作用。与灌溉工程相比之下,排水工程水无需考虑渗透因素,对水流速度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因此生态工法的适用范围较灌溉渠道更广。当前,大部分小型农田水利排水工程采用的混泥土衬砌法虽然具有良好的防崩、防冲功能,但是也存在不利于农田降渍、加剧下游河道冲刷等问题。因此,在排水工程生态化建设和设计上,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1.确保排水工程的排水性能。及时排除农田余水、地下水以及降雨径流,不冲不淤;减少硬化,增加透水性,涵养地下水。2.在设计上适当考虑排水工程的透水性,让排水沟既能起到排水排污、抵御水峰的作用,又能起到促进水循环、涵养地下水源的作用。3.在材料选择上,尽量选择天然生态材料。由于排水工程建设无需考虑防渗因素,因此在当地石材充足的情况下,应当就地取材,选用天然块石、卵石等生态材料进行排水沟建设,即通常所说的条石块砖干砌法,为了保证排水工程的结构稳定性,边坡坡度设计通常保持为1:0.5(见图一)。如果当地缺少天然石材,则可以选择透水性能较好的生态混泥土进行浇筑。

三、灌溉工程生态化建设

对于灌溉工程而言,渠道的输水效益是最不能忽视的因素。与排水工程不同的是,灌溉工程对水流速度和渠道防渗要求较为严格,其建设要点如下:

1.基本建设要求。首先,要确保灌溉工程的输水功能,灌溉渠道在农田水利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农田灌溉提供充足、适时的优质用水,因此灌溉工程的生态化必须在满足渠道输水效率的基础之上进行,在材料的选择上要以低粗糙率、低透水性为原则。其次,灌溉工程的建设不能阻碍田间生物自由通行。即灌溉工程的建设既不能阻碍农田生物在水域间的自由通行和水陆域之间的自由往来,也不能阻碍生物在灌溉水渠内上下游来回活动,在灌溉水渠内尽量少建横越构建物;再次,灌溉工程建设应当重视多孔质空间和气息避难场所的建设,为农田生物提供栖息、避难、繁衍的场所,围绕田间生物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然后,应当对水渠两侧进行适当绿化,植栽绿色植物。当前,很多灌溉渠道两侧严重缺乏植栽,阳关直射水渠,不利于水生物的生长。植栽可提供阴影,缓和水温的变化,制造野生动植物栖息的有利环境;最后,灌溉工程建设除了考虑输水效率和结构安全性之外,还应当注重与周围自然景观的协调,应当与当地景观相配合。

2.建筑材料的选择。灌溉工程常用材料包括条块石、混泥土及其制品和砾石等,由于必须确保灌溉渠道的输水效率,因此混泥土及其相关制品使用最为广泛。考虑到灌溉渠道的生态景观性,还可以采用浆砌块石这类生态性的工法。很多防渗新型材环保材料,如土壤固化剂、生态混泥土、膨润土防水毯等在生态化灌溉工程中被越来越多的采用。

3.设计施工。以半混凝土半浆砌块石护岸设计为例,其设计原理与一般渠道设计中相应部分相同,常水位以上表面不填缝浆砌块石部分可根据支渠的断面尺寸与实际需要确定采用梯形或垂直边坡形式浇筑(见图二)。

四、选择恰当的灌溉方式

合理的灌溉方式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更是稳定农作物产量的必要手段。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矿质元素的流失,增加水体当中的磷钾元素,并引起土壤盐渍化,对水体和土壤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也浪费了大量的水源。因此,在农田灌溉设施的设计上,应当充分考虑农作物生长需求和周围环境因素,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成功的实现传统的农业水利建设向环境水生态化的转变。所以,建立新型水利灌溉设计显得尤为必要。当前,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滴灌、喷灌等灌溉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除了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外,还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实现了农业的增产增收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五、结语

随着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面的不断扩大,农田水利工程的生态化建设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今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除了重视排水工程、灌溉工程和灌溉方式的生态化之外,还要学会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将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和生物措施紧密结合,进行农田水工程生态化全方位建设。

参考文献:

[1]赵丽丽.论节约型、生态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J]. 才智,2014,(27):317.

[2]農翕智,邵东国,李浩鑫,王琲. 农田排水沟的生态化设计及效应[J].黑龙江水利,2015,(06):11-18.

猜你喜欢

生态化农田水利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