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金融风潮评述
2016-10-21王艳萍
王艳萍
【摘 要】近代中国金融风潮指由于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局势和投机等原因而引起金融市场波动和混乱现象,具体表现为通货紧缩、股票暴跌、信用破产、银行挤兑、停兑、金融机构倒闭等。清末规模较大的有1883年上海金融风潮和橡皮股票风潮。本文对于这两次风潮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风潮;经过;原因;影响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被多次与1929年的大萧条相提并论,并引发了许多反思。在我国近代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金融危机,史书上常将其记载为金融风潮。清朝末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也进入了逐步发展的时期。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资本输出的同时,继续扩大商品输出,极大地动摇着我国自然经济的根基,同时也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使我国金融市场得到发展,不断扩大。但近代金融市场处于探索时期,由于不断受到外国金融势力等多种因素的冲击,市场动荡不安,金融秩序紊乱,金融风潮迭起。近代金融风潮已是历史,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反思。本文对清末规模较大的金融风潮作了一个追溯,对其过程、原因、影响进行分析,从中汲取某些经验和教训。
一、1883年上海金融风潮
1.上海金融风潮的经过
这次风潮是从大商号倒欠钱庄巨额款项、连累钱庄而开始的,因此也称为倒账风潮。这一年的年初,一家叫做金嘉记丝栈的大商号亏损56万两,突然倒闭,贷款牵涉40家钱庄。钱庄放款收不回,便采取紧缩贷款的方法,停止新贷,收回旧贷。这就导致市场上缺乏现金,商人借贷无门,周转不灵,包括丝栈、茶栈、糖行、沙船号等的大商号又相继倒了20多家,倒欠款项达150万两。前一个冲击未平,后一个冲击又接踵而来,钱庄支撑不住,一下倒闭和停业清理的就有20家。10月上旬又一个风暴开始袭击。长期以来的市面不振,造成百业萧条,商业停滞,把巨额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和股票的粤商徐润首先受到打击,数达百万元以上的借款未能清偿,不得不宣布破产,牵涉钱庄达22家。
当时,商人兼金融家胡光墉在多地开设钱庄,又设海关银号等,资历雄厚。过去丝价都由洋商决定,他决心垄断生丝取得生丝控价权。他于1881年决定大量囤积生丝,迫其涨价,使洋人不得不以高价收购。他垫付2000万两购买了14000包生丝。鉴于这一年浙江气候不好,蚕桑且有虫害,致使其对灾害结果误判,认为自然灾害必定影响蚕丝产量,春夏之间生丝产量应比去年少。胡光墉因此继续订购生丝,不肯让价。然而这一年意大利丰收,与传闻不合,可供欧洲的需要,上海洋商消息灵通,不愿抬价买丝。10月金融风潮发生后,胡光墉才开始考虑将丝卖给洋商,到11月底大量出售,据说共卖了2万包。胡光墉囤积大量生丝,又加上浙江生丝欠收,由此造成了丝业同行的损失,这也是这一年上海经济不景气的重要原因之一。到了1884年,丝价更低,最终还是洋商胜利。从这几年丝出口的数量及价值的海关数字,可以看出:
但胡光墉的損失还不限于丝业。风潮益趋严重,在他的钱庄存款的官、绅、商号等都来取款;他的海关银号应交清政府的款项,各海关道也都来催取,使其钱庄无法应付,12月1日他在上海开的阜康雪记大钱庄倒闭,各地的胡氏钱庄和海关银号继之。而中法战争的爆发已如箭在弦上,金融形势越来越严重。就在此时,一向拆款给钱庄的外国金融机构和山西票号发现危机,停止向钱庄融通资金并要求偿还之前欠款。这犹如最后一根稻草压下来,大批钱庄倒闭。最终上海的78家钱庄存留下来的仅有10家。
2.上海金融风潮的原因
(1)钱庄自身原因
钱庄自身机制不健全,其制度和业务也有不少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①钱庄放款重信用轻抵押,缺乏可靠性,具有冒险性。只有信用放款而不搞抵押贷款,只注重人的信用而不讲究用抵押品来保障贷款的安全。因此,一旦发生风潮,就是一大片客户倒欠款项,各钱庄之间还会发生连锁反应,使风潮愈演愈烈,越加广泛。
②钱庄资本规模太低。钱庄自身的资金很少,全赖各处汇兑和各家存款,容易倒闭。钱庄东人的资本只有三五万两,但进出汇划一年有三四十万两以上,全都依赖各处汇兑和各家预存。正如《申报》所言:钱庄“所通于市面者仅仅方寸之纸根。本如此空虚,设有阻滞者,岂不立时罢手!”
③钱庄太过依赖外国金融机构。从70年代起,外国银行在中国的地位就已经确立。外国资本在控制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中国钱庄的控制。中国钱庄大半都用外国银行资本做生意,不靠吸收定期存款而靠随时有被收回可能的同业拆款来从事长期放款,太过依赖外国金融机构,一遇风吹草动,势必受制于人,就免不了发生支付危机。
(2)外国资本的压迫
这次风潮的根本原因是外国资本的入侵,使中国社会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国的市场受其控制,中国经济的命运受其摆布。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逐年增加。1877年以后便长期出超,使得上海这个贸易集散地的银根趋于紧张。而同时世界银价下跌,对用银币的中国来说,货币贬值并不能带来出口增加,相反,却是要用比过去更多的物资去换回一个英镑。在外国资本的压迫下,中国经济一年比一年衰落。
1877-1884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货值统计(单位:海关两;千两)
(3)无自主定价权
中国市场受外国资本控制,土特产无自主定价权,受制于国际市场。
(4)股份制企业热潮
19世纪80年代得益于外国通商的改革开放之气,中国开始创办股份制公司。股份制企业,招商局首开其先,招集商股,创成大业,各商人踊跃争先投竞股份,人和保险相继而起,获利颇多,投资颇多,开平煤矿、平泉煤济和保险等越来越多股份制企业建成,吸收了市场上资金,导致资金短缺。银根偏紧。
(5)中法战争吃紧
中法和战未定,关系紧张,人心惶惶,不敢专注于贸易,大部分商户明明有可乘之机可创之业仍不敢投钱,将现银陆续收进,导致市场上资金短缺,加剧了金融危机的严重性。
(6)股票投机
人们对矿局股票的购买热潮变为抛售股票的风潮,各种股票市价大跌。这种无视资本主义规律办事的矿局股票投机,不但扰乱了上海和各地的经济,上海各钱庄更受其乱。因为有以这种股票作为钱庄放款的抵押担保品的;有的是钱庄自己购买的;也有钱庄职员购买的。如今股票狂跌,钱庄不仅受到经济上的损失,还由于资金呆滞,便加速了金融风潮的爆发,加剧了风潮的风力。
3.上海金融风潮的影响
1883年的上海金融风潮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外国金融机构得到更多领域的控制权。通过拆款、收受庄票和操纵金银,使钱庄进一步受它的支配。通过对外商企业的大量贷款,增强了外商与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
(2)刚刚兴起的股票市场受到冲击,阻碍我国新式企业发展。风潮中股票持有者遭受惨重损失,使集股筹资活动难以展开。风潮后,正在起步中的民用企业受到沉重打击,大多中小企业经不起打击被迫破产或闭歇,而勉强渡过难关的企业也大多因资金来源渠道受阻,经费不足,只能坐股耗资或停办。
(3)经过这次风潮,外国势力在我国获得更大控制权。我国完全丧失了各种土特产权力,由国际市场控制。
(4)这次风潮是历史上第一个遍及整个区域辐射全国的危机,从长江中下游开始全国性的影响,涉及到北京、天津、汉口、苏州、南京、宁波等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商业和金融恐慌。
二、橡皮股票风潮
1.橡皮股票风潮的经过
橡皮股票风潮是1910年在上海发生的因购买橡胶股票引发的金融风潮。20世纪初,随着交通工具的变化,特别是新兴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国际市场上橡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但当时天然橡胶的供应量有限,而人工合成橡胶的技术尚未发明,因此橡胶价格迅速上涨。
1903年,英国人麦边在上海组织了一家蓝格志拓植公司,招牌挂了五六年, 没有什么进展。1908-1909年间,世界橡胶价格大涨,该公司趁机大做文章,鼓吹经营橡胶业务,发行大量股票,捏造营业事实,抬高公司所发股票的市场价格。其他外商洋行也相继纷纷组织新的橡胶公司,广募股份,并暗中抬高股票价格,从而造成了股价持续上涨的现象。1910年3月底蓝格志公司股票价格竟被抬高至超过票面价额27到28倍;其他继它而起的几家公司股票市价又都超过票面十几倍或五六倍。这终于搅动了上海橡皮股票交易的热潮,钱庄、商人甚至一些完全不懂橡胶知识、不了解股市风险的市民也争相入市购买。到7月份,幕后操纵者趁高价将股票脱手,逃离上海;与此同时,外商银行宣布停止接受“橡皮股票”抵押,并且追索以前所做的股票抵押放款。一时间股票价格猛跌,有卖无买,成为了废纸。而外国投资者也有购买,遭受巨大损失后,指责我国监管不严,要求政府赔偿损失。为了平息事态,请政府不得不两次同汇丰、麦加利等外商银行订立“维持上海市面借款”合同,共计借款350万两。积存大量橡皮股票的正元、兆康、谦余等三大钱庄因而倒闭,往来的数十家大小钱庄和商号也一起倒账。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国从南到北破产的商号、企业不计其数,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遭受重创。
藍格志公司高峰期股票价格
2.橡皮股票风潮的原因
(1)外国金融机构控制
一开始,外国商人在中国滥设橡胶公司,外商银行为其股票发放抵押贷款,造成这些公司确实盈利丰厚、股票真实可靠的假象。由此就可以看出外国势力的操纵对这次风潮有重要影响。外国金融机构利用国人的投机心理,大放拆款,纵容钱庄投机活动,他们接纳钱庄庄票导致钱庄信用膨胀,助长股市泡沫。股价暴跌后,投机商携利而逃,外国银行却是釜底抽薪,宣布停止合作并追回欠款,导致钱庄、票号信用崩溃,纷纷破产关闭,并累及当时蒸蒸日上的民族经济,使我国出现了长达数年的大萧条。
(2)投资者盲目投资过度
我国投资者缺乏理性,只看到表面的巨大利益,盲目跟风。人们对于买卖股票的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公司”的底细毫无所知,便盲目争购,结果受骗上当,非但无利可收还赔了老本。而机构(钱庄)投资者更是完全置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于不顾。投资者的理性缺失也是造成这次风潮的重要原因。
(3)资本市场超前发展
金融史发展基本是循着三大阶段递进的,即资金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自由化。这三大阶段可出现交叉,但主要目标不能跳跃。资金市场是资本市场的基础,若基础还比较薄弱,那么资本市场的超常发展就会出现问题,就会闹出金融风波来。
在我国近代银本位货币的条件下,货币供应的增长应该是缓慢的,有限的资金规模尚且不能应付不断增长的货币需求,如果再大量转移到资本领域,那是资金市场所不能承受的。对于这次的风潮,资本市场的超前发展,大量商业流通环节中的资金转移到股票市场也是引起它的一个原因。
3.橡皮股票风潮的影响
这次风潮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这次风潮中,钱庄折损严重,引发天津、广州等地的钱庄大规模倒闭。风潮过后,钱庄倒闭了70%。
(2)为赔偿外国金融机构,我国以江苏盐厘担保向汇丰、东方汇理和德华三家银行借款300万两,丧失了江苏盐厘的控制权。
(3)这次风潮使我国损失几千万两,影响了清政府的收入,对社会造成影响。迫于经济压力清政府收回原本商办的铁路,引发保路运动,清政府从湖北派兵镇压,导致辛亥革命的爆发。
清末金融市场由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不稳定,不成熟,再加上高度的“金融自由化”,因而处于动荡不安的局面,不断出现金融危机。时至今日,这些风潮对我们依旧有着警示作用,尤其在当前全球金融资本一体化的趋势下,这种教训备显重要。以史明鉴,我们应采取稳健的“金融自由化”,在积极发展本国产业的基础上,协调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刘广京.一八八三年上海金融风潮[N].复旦学报,1983.
[2]郑晔.近代五次金融风潮评述[J].钱币园地,1998(11).
[3]杜恂诚.中国近代的三次金融风潮及其启示[J].以史为鉴, 1997(2).
[4]梁宏志,孙小兵.清末橡胶股票风潮及成因分析[N].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3).
[5]赵瑛.近代中国金融风潮的原因及启示 [J].历史长廊,2009.
[6]刘良山,王闯.简论1883年上海金融风潮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影响[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