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

2016-10-21杨正益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营造林管理措施关键技术

杨正益

摘 要:近年来,森林资源的覆盖率以及人均占有量逐渐的减少,水土流失现象、滑坡泥石流现象和土地沙漠化的现象也日益严重,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因而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就成了重点社会项目。为了保证营造林的质量,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本文就黎平县的基本状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营造林;质量;关键技术;管理措施

近年来,为了有效解决我国的水土流失、风沙严重的问题,则需要充分重视营造林工作的开展,然而现阶段在营造林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造林关键技术不到位和管理上的缺失,因而加强对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以及管理措施的探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黎平县林业概况

林业是黎平的传统产业,森林覆盖率78%。早在清朝乾隆四年(1739),黎平开始人工造林,乾隆四十二年(1777),黎平境内“两岸杉木映印,一江巨筏长流”。木材畅销江淮两广。2006年,全县有林地面积370万亩,森林覆盖率65%,活立木蓄积量1415万立方米,位居全省10个林业县之首,有24种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1220种野生中草药材;野兽种类为52属675种。以产杉木为主,故有”杉木之乡”之称,属贵州省十大林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58%,主要樹种有:杉木、马尾松、油茶、山核桃、油桐、麻栎、楠竹。森林的树种构成中,杉木和马尾松是主要树种,面积为328.95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70.97%,其中,杉木林面积为250.83万亩、蓄积为1222.04万m3,马尾松面积78.4万亩、蓄积为390.01万m3;其次是天然阔叶林,有71.5万亩,蓄积为305.83万m3;此外,全县有油茶14.3万亩,楠竹9.4万亩,茶叶4.3万亩,中药材0.4万亩,山核桃0.3万亩。

二、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

1.适地适树。在营造林工作中,适地适树是造林成败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有效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在造林之前应全面了解该地的温度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并充分掌握温度、土壤以及降水等信息。这些自然因素是经过长期演变形成的,不会轻易发生改变,要想提高造林质量首先应该掌握这些稳定因素,这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前提。目前,经常使用的造林技术有:播种造林、分殖造林以及植树造林3种。(1)植树造林是使用最普遍的一种造林技术,主要是指将木种放在苗圃中进行培养,等树苗长大之后将其移栽到种植地中,这种造林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适合在干旱、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使用。(2)分殖造林:主要是指对林木的枝干叶等部位进行种植,这种造林技术比较经济,同时成活率高,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技术很难操作,对土地的要求较高。(3)播种造林:技术简单,直接将树木种子播种在营林地上,这种造林技术适合在大面积种植中使用,但是对幼林抚育的水平和造林地的条件要求较高,一旦有所疏忽,就可能会出现整个林地损坏的现象。

2.造林整地。细致整地的目的是改善土地条件,改变土壤耕层构造,同时协调空气热量、水分、养分等因素,使土壤肥力得到提高,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条件,保证苗木的成活率。整地方式主要由局部整地和全面整地2种类型:(1)全面整地:是指对造林地的全部土壤进行翻垦,这种方式比较适合用于相对平坦的地区,需要对林地土壤进行耕翻,使杂草彻底消失,以便更好地进行林农间作。(2)局部整地:主要是指对部分土壤进行翻垦,这种方式主要有带状整地与块状整地2种不同形式。如果造林条件比较好,可以同时进行整地与栽植,但因为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多数林地在栽植之前的1~2个月应该将地整理好,这样才能有效改善造林地土壤水分情况。

3.强化育苗。营造林工程中,育苗是物质基础,良种壮苗是提高营造林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应充分利用优良品种树苗,扩大良种基地建设,由林业种苗部门统一回收良种基地生产的种子,再以低于市场同种种子5%~10%的价格提供给苗木生产基地,这样就降低了苗木生产成本,保证了造林的整体质量。

4.季节造林。春季造林是南方干旱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春季,地表解冻20cm开始造林,将苗木根部置于树穴冻土层后回填,踩实。造林最佳时节为当年3月20日~4月15日。如果4月20日以后造林,由于土壤水分大量蒸发,造林时补水工作量就会加大,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造林效果不明显。另外,要保证造林成活率,对春季造林成活率较低的地段,必须进行雨季和秋季补植。雨季补植苗木,最好用容器苗,补植时间为8月中旬~9月中旬,秋季裸根苗补植时间为树木开始落叶休眠到封冻前,栽后及时截干,同时饱灌冬水。

三、提高营造林质量的管理措施

在营造林的建设中,技术是保证造林质量的关键,而后期的经营管理又是森林工程建设的核心。林区的管理实施的方法是否得当,管理体系是否完善,管理技术是否先进都关系着树木的未来存活情况,下面就具体的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1.规范化营造林内部管理机构。在现如今的林区企业中,较多管理单位只是徒有其名,没有对内部的管理工作进行系统性的安排,更没有对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和责任的落实,对于国家的森林管理政策也没有熟练于心,阻滞了营造林的建设与管理。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领导和技术人员要时刻以营造林的未来建设为工作的重点,将日常的工作重点进行统筹安排,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工作内容与不同的责任采取落实。构建合理的工作体系和安排,依照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条例严格的执行工作,重视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营造出完善的营造林内部管理机构。

2.加强营造林培养与管理技术。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营造林的管理与普通的森林工程管理不同,由于人工种植,植株们在生长期间常常表现出了不适应性。植株长势较小,没有粗壮的枝干和发达的根系,在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当和疏忽中,常常会引起营造林的建设质量,降低了森林人工培育的成活率。因此,要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运用科学的、系统的知识丰富工作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责任心的建立,保证营造林的质量得到较好的控制。

3.建立检查、监理与督查机制。要想提高造林质量,首先应该加强检查与监理工作,贯彻落实各项造林政策与措施。造林单位主要领导应该在造林期间定期到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具体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造林进度与科学造林技术的落实。最后,相关部门应针对每个工序展开监督与检查,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保证造林工程质量。

4.增加资金投入。林业部门应该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对现在十分严重的经费缺口进行弥补。要想提高营造林质量,必须走科技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另一方面加大对抗旱品种的研究以及对优良树种的开发力度,推广生根粉等技术,最终提高营造林的科技含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营造林过程中,为提高营造林质量,必须采取严格的造林技术,做好选种、整地和种植工作,并且在营造林工作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做好营造林的后期管护和病虫害防治,从而不断提高营造林质量。

参考文献:

[1]田红梅,宋喜梅.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探究[J].民营科技,2016(5):56-56.

[2]颜昌兵.营造林工程质量提高措施[J].大科技,2015(22):89-89.

[3]颜昌兵.营造林工程质量提高措施[J].大科技,2015(22):30-31.

猜你喜欢

营造林管理措施关键技术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及管理研究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