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营造林管理方案略探

2016-10-21刘凰英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刘凰英

摘要:首先对营造林系统进行分析,再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目前我国各地营造林管理方案对比,得出营造林的管理需要结合科学的客观性和社会发展的形式,从而达到从前期的数据分析,决策以及后期的维护形成一条完整的管理链条。减少营造林工程的资源浪费,提高整体管理效率以达到合理规划,增加森金覆盖率,优化森林质量的科学造林的目的。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营造林管理;科学造林

一、营造林的介绍以及存在意义

1.我国营造林的发展史

营造林的概念是1979年国家提出的建设大型防护林建设工程,以防止西北,华北,东北地区的风沙以及水土流失问题。在营造林发展的近40年过程中,从最初的大规模种树加快绿色步伐,到现在的森林规划提高森林资源和覆盖率,我国已经不断地扩大营造林范围,解决了新疆,甘肃,内蒙古等部分地区的风沙自然灾害。我国的营造林系统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的成效显著,在营造林工程之前,我国的治理力度明显小于破坏力度,通过“十五”期间的报告显示,我国的营造林已经从跨量变为跨质,目前的治理力度基本与破坏力度相当。

2002年以后国家林业局也根据经济形势和投资环境,调整思想和布局,在发展空间和改革机制上给营造林工程提供了更广更优良的空间。也是从2002年起,我国共造林超过10亿亩,通过不同种类树苗的培育,造林的规划,达到了供求平衡,后备储蓄力量十分雄厚。

2.营造林工程的意义

营造林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绿色建设,它的意义在于,持续的规划建设带来的生态平衡以及经济发展。营造林的带来直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能改善生存和生活环境,更能使林业建设系统化,推动社会生产力。营造林工程是一个面积庞大,涉及人数众多的工程领域,为保证其运营,验收等工作的高效运行,必然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

二、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营造林工程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虽然资源众多,但是存在资源各地分配不均,人口众多,资源人均短板的问题。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理念,并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坚持这一理念。众所周知可持续发展是希望满足目前社会的需求同时,又要保证子孙后代的资源需求不被削弱。再这样的发展理念下,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需要保持合适的发展速度和力度,不能过快过度的规划开发。而营造林系统本身是一个大的,持续性的工程,需要一个正确的理念引导方向,依托这个方向,细化工程的具体步骤。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恰恰就是给营造林系统提供了一个可以可让其合理规划,持续建设的方向。因此国家提出了营造林工程项目化管理,严格把控工程进度,必要时通过大型招标明确职权分配。

三、营造林管理的方案选对比以及选择

1.营造林管理系统的形成

营造林工程的建设,从受益人,投资渠道到建设对象都不同于其他的基础设施建,所以不能用一般的工程建设监理和监管来管理营造林系统。在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营造林就不能是简简单单的植树造林,而需要一套管理系统,通过查询,分析,比对等综合管理为营造林建设提供一个高效决策的平台,从而达到科学造林的目的,提高宏观调控和管理效率。我国的营造林管理从最初的传统模式,探索模式到现在的信息化管理,確实解决了部分地区因自然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自然侵害问题,但是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性问题,并且在营造林工程实施过程中还是会出现细节问题。营造林工程本身就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讨论决策,通过不同的方案对比得出适应于当下林业发展的管理方案。

2.我国目前存在的几种营造林管理系统

现在已经是信息化的时代,任何系统的管理都需要大数据的分析和信息设备监管。同样营造林系统的管理更是不能局限于传统模式的人力监管。目前我国各省市先后开始了网络技术管理营造林系统,但是具体做法会有一定的差别,同样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尽相同。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对比表清晰地看出各种系统的特性。

通过以上表格的三种管理系统可以看出,我国林业资源覆盖的省市都很依赖于网络大数据的监管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虽然给了营造林系统一个方向指引,但是营造林的管理更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网络系统的监管存在高效,信息公开,统筹分析能力较强的优点,但是在执行和决策方面如果完全依托于网络数据的分析,还是会出现结果的偏离,单一的数据分析和决策不能结合当下形势的变化,就不能应对在营造林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化问题。

3.综合对比下的营造林管理方案选择

营造林的管理不仅仅要从其本身下功夫,更要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机制中应包含木材生产期的管理,监管调查管理,提前的规划管理等等。具体的管理方案描述如下:第一,建立专业的营造林管委会,机构职能包含林业设计,规划,验收以及监管以及重点大项目实施组委会,育苗项目管理组等等。这个体制要保证营造林的工程环节都有人负责,更要保证育林育苗的供给和生长。第二,建立专业的技术管理系统,可借鉴目前才在的GIS系统,RP系统以及GPS系统。但是系统的选择要根据自身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形势。技术管理系统存在是要解决全人力管理的低效,片面,主观的局限,数据的采集分析一定要全面,如配备相应的查询系统更能使信息相对的公开化,是后期的策略研究提供双向的意见。第三,结合管理机制和技术系统,分配专业对口、经验丰富的人员实施具体的方案和后期的维护,这些专业人员有权参与营造林工程的前期规划讨论以及方案制定。这样做会将实际经验与数据分析相结合,对更高效更完整的推动营造林工程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上的营造林管理方案可达到保证营造林工程的分类有效实施,加大面积,提高质量,并且能保证树苗的培育质量和后续支持。

四、结语

营造林工程作为造福子孙后代的持续性工程,在得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重点发展以来,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营造林工程还是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营造林工程是我国全方位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生态环节,需要一套完善严谨的管理方案。相信在高速发展的中国,不断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国的营造林工程一定能为生态系统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清国. 浅析营造林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v.18;No.20414:131-132.

[2]桂来庭,张敏,张万林,饶日光,蒋爱军,韦希勤,胡继平. “十一五”时期全国营造林发展状况分析——以全国营造林综合核查成果数据为依据[J].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2,v.3104:13-17.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