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6-10-21涂鎏珍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应对措施学习兴趣

涂鎏珍

摘 要: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是一门基础性的专业学科,主要为园艺等专业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内容涵盖面较广,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与实践性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教学中教师习惯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是很理想,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完善。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查阅众多文献资料后,分析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教学现状,阐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方法。

关键词:教学现状;学习兴趣;应对措施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关于园艺、植物培养等专业基础知识,比如植物种植中对环境的具体要求等,为学生后期学习打下坚实理论与技术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及操作技能,确保学生职业生涯的顺利进行。本文中主要阐述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现状,并给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

一、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问题分析

目前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及学生对课程不是很重视,与此同时教学效率及模式较为落后,影响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目前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急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完善。

1.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虽说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课程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不是很理想。部分教师对课程也不是很上心,缺乏积极性,造成实际中课堂效率不高;目前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课堂授课中依然采用单项授课的模式,就是整堂课上教师在上面讲,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课堂授课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实际中发现课堂授课中多是一些偏理论偏抽象的东西,而且实际中会出现学生不买账的尴尬情况。

2.无法准确把握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确定了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教学方向:将问题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通过生活问题掌握知识,在具体的情景中帮助学生掌握理论。所以实际教学中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教师需要建立相应的情景,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但实际中部分教师无法熟练掌握这一教学方法,造成教学场景设置的过于花哨,影响教学效果,虽然营造出浓厚的课堂氛围,但学生学习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没有达到教学预期目标。

3.课堂问题设置的不合理。推行问题教学方法,但在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教学课堂上,教师不适应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提问模式给教师带来较大的挑战。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不足也是导致其无法正确使用提问教学法的重要原因,不利于提高教学中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在对待学生问题的时候,极易受到学生平日成绩好坏的影响,对成绩较好的学生细心解答,而对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爱答不理,让学生产生气馁的感觉,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与学生存在一种距离感,学生会对其产生一种畏惧心理,提问的时候教师往往会陷入以前的模式中,学生不敢也不想提问。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

针对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现状,应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笔者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给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1.联系生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区别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来自于生活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讲解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民间谚语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教学中可以通过模型表达事物最主要特征及功能,通过简化原型各种复杂结构及功能,如此下来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植物现象形式多变,比如一朵花在不同时刻其形态特征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区别。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让学生时刻保持探究心理,无论是课堂内外的事物都要仔细观察。

2.创新教学,引入情景化教学法。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做好激发学生兴趣的工作,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的作用成分发挥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够获得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機会,进而获得能力上的提升。情景教学法通过营造与教学内容相似的环境提高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将课堂学习氛围调动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情景教学法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变化,主要起着引导及总结的作用,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情景对学生进行引导。情景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甚至可以在课堂中引入音乐,让学生在优美音乐声中学到知识;情景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想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学生不但可以听教师讲解,还可以利用情景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做好互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时,教师的问题应该具备针对性,不能进行随意提问。也就是教师设置问题的基础应该是实际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是否合理、实用以及创新。实际授课中教师应该提前对下堂课讲解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将其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在课堂上,教师根据这些重难点问题进行提问,通常情况下一堂课需要7个左右的问题,如此才能保证对学生正确引导。除此之外,教师提问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太难的问题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太简单的问题又会造成学生时间的浪费,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实际中,教师应该设置问题的时候考虑其合适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讨论时间、主题和空间,活跃课堂的氛围,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提问,首先采取的措施是进行强制性学生提问,以此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进行资料的查询,自我的思考以及自我的学习。

三、结语

通过相关实践,在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法,通过模拟相关场景用课程内容探讨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将枯燥的知识具体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体到教学,教师需要引进各种先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成绩提高的目的。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需要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变化,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左悦.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浅探——以植物生产环境课为例[J].科技资讯.2012(35):56.

[2]魏发奎.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2013(01):101.

[3]汪翔.激发学生学习《植物生产与环境》兴趣的方法探析[J].内江科技.2012(02):34.

[4]黄云英.《植物生产环境》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探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26.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应对措施学习兴趣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