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疾病防治中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
2016-10-21于淼武彦文
于淼 武彦文
摘 要:在畜禽的养殖工作中,疾病的免疫防治非常关键,做好动物的疾病免疫工作对于提高畜禽的生产质量、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进行疾病防治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免疫失败。本文主要谈畜禽疾病防治过程中出现免疫失败的原因,并简单介绍畜禽疾病的研究情况,同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畜禽疾病;免疫防治;措施
畜禽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病症,其中不乏大型的畜禽感染病、要预防传染病的出现,做好免疫防治工作非常关键,但是在研究调查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接受免疫疫苗的动物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在饲养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畜禽免疫失败的现象,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经过分析,产生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疫苗的质量问题、疫苗与动物的防治疾病不同、疫苗使用错误以及母源抗体等。畜禽感染的某些疾病会造成免疫功能障碍等,以及每一个机体对疫苗的耐受性等都会发生差异。探讨免疫失败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对于提高畜禽养殖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畜禽疾病预防中发生免疫失败探讨
1.畜禽疾病预防中发生免疫失败的临床表现
疾病预防过程中免疫失败的表现形式有很多中,主要表现为:畜禽注射免疫疫苗失效、某些畜禽在注射疫苗之后,虽然病情已经消失,但是出现免疫力下降的现象,发生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上升;免疫后没有出现明显的疾病,但是其机体的性能下降,常见的有饲料转化率下降或者是生育下降;在临床分析研究过程中发现畜禽发生持续性感染或者是隐性感染,甚至带毒感染的现象;在注射疫苗之后畜禽很快死亡,或者是動物没有死亡但是体内能够检测到抗体。
2.畜禽疾病预防中发生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1)畜禽多病、健康状况不良 畜禽检查发生的垂直传播疾病有:白血病、大肠杆菌病、感染性贫血、伤寒等。其中大肠杆菌病的畜禽影响率在40%左右,某种病菌在畜禽体内大量繁殖之后,再进行疫苗的注射就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因此,在相同的畜禽饲养场中,应当引进不同种类的畜禽,因为在注射之后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2)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畜禽的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难以实现专业化的科学管理,导致养殖期间造成污染,从而增加疾病发生的概率。或者没有有效的进行消毒导致畜禽生病死亡,或者畜禽死亡的尸体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直接仍在自然环境中,导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因此,就算做好免疫程序也不能很好的得到预防效果。
(3)疫苗的问题 疫苗的污染问题:疫苗生产使用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只有按照疫苗的规定进行免疫工作才能够保障免疫的效果。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对疫苗的监控和管理不到位,导致疫苗发生污染,不仅失效更可能造成很多种类疾病的传播;疫苗的质量不佳:某些生产厂家在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产品的检验不合格,导致免疫失败;疫苗的使用管理问题:没有对疫苗的运输过程、管理过程制定相关的规定,在接种过程中犯下技术性的错误,从而造成疫苗失败;免疫程序不符合规定:疫苗的使用流程或者使用次数不合格,甚至是个畜禽注射活的疫苗。
(4)养殖管理中的问题 某些养殖场不基于自身的实际条件,没有对技术与物质条件进行全面的整合,只考虑到怎样通过养殖获得更大的效益。甚至超负荷的养殖,导致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浓度上升,畜禽的免疫能力下降,造成免疫失败。
二、预防免疫失败的措施
当前,预防免疫失败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养殖户的养殖理念,要重视对疾病的防治。做好养殖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在养殖期间注意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引进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进行管理;加强防控工作,发现病情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止出现更大范围的传播,造成不可估计的效果;加强对养殖场的清洁工作,改善畜禽的生存环境质量,提高畜禽的体制,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力,强化消毒、检疫与隔离的工作,将疾病的传播途径阻断;基于不一样的地域环境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科学防治疾病,合理开展免疫工作。养殖户要及时掌握自身的养殖场以及其他养殖场的病情与现状,根据地区的特性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与免疫程序,只有在证明畜禽受到某种疾病的严重威胁时,才能够有计划的进行疫苗的注射。对于毒性很高的畜禽疫苗,不到不得已的境地尽量不要使用。
三、结语
畜禽的疾病免疫工作时养殖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工作,其具有一定的计划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只有分析免疫失败的原因,寻找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够做好畜禽疾病的免疫防治工作,而只有解决疾病防疫失败的问题才能够提高畜禽的养殖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六荣,吴玉会.家禽免疫失败因素分析及其预防[J].中国畜禽种业,2013,9(2):142-143.
[2] 毕宁宁.畜禽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山东畜牧兽医,2012,33(5):98-99.
[3] 刘承栋,程祥琴.探析畜禽养殖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北方牧业,2012,(9):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