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姚建国

2016-10-21殷爱国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推广高产技术

殷爱国

摘 要: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如何提高其产量一直是所有农学家以及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随着技术的不短发展,研究力度的不短加大,对于水稻的高产栽培研究已经有了全新的进步。本文就水稻生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详细的阐述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期能够实现水稻高产技术在全国范围的推广与应用,实现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一、水稻生长影响因素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对其生长状况主要产生影响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以及非生物因素两种。其中水和阳光等无机环境的内容都是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影响生物生长、形态、发育和分布的任何其它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活动,属生态因素中的一类因素,可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一般在生长过程中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生物因素是杂草,其与水稻争夺各种养分以及资源。此外还有侵染植物的微生物如病毒或是一些细菌,亦或者真菌,动物甚至是水稻分布过密导致的种内竞争激烈等。

由此可以看出,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其生长的状况,一旦控制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轻则导致产量降低,重则导致水稻的枯萎、死亡。因此一定要重视对于水稻生长栽培技术的控制,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

二、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1.水稻的选种

在进行种植之前应当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做的便是对于水稻种子的选种。在进行水稻品种的选种时,应当根据所要种植的地区的环境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水稻种子。确保所选取的种子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保证种子的发芽率。此外还应当考虑到种子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选取一些具有较好抗病虫害能力的种子。

在完成种子的品种选取以后并不代表选种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在这个时候还应当对于种子进行一定的处理,具体的处理措施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对于种子进行挑拣,去除空瘪的种子,并且对于存在病虫的种子加以去除,避免其影响整体种子的质量。

(2)定期进行种子的晾晒,选取阳光较好的天气,将种子平铺在空地上进行晒种。这样可以有效的去除种子表面的水分,避免种子发生霉变。并且能够增强种子外表的通透性。

(3)在完成晒种工作以后,应当进行种子的消毒处理。进行种子的消毒使一般选用生石灰兑水,控制生石灰的浓度在百分之一,将种子浸泡在其中大约两天。 生石灰水浸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杀死种子表面附着的一些细菌病毒。而后还要用专用的浸泡种子的浸种液来进行种子的浸泡,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强种子的活性,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此外,在浸泡时一般选用温水,控制水温恒定。如果浸泡时选用的是冷水,那么应当相应的延长浸泡的时间到三天,并且应当每天更换水。

2.水稻种植育秧床土的处理

在进行种子的处理的同时还应当进行育秧床土的处理,一般而言,对于水稻的高产栽培需要对于育秧床土进行严格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稻的生长。具体的处理包括了四个步骤:

(1)取土。取土就是选取合适的土壤来作为育秧床土,在选土时要选择比较优质的土壤,然后将表面的土层去除,然后对于土壤的酸碱度以及湿度进行测量,确保其酸碱度一般而言酸碱度应当在5.0左右。

(2)粉碎。为了避免由于土壤中存在较大的土壤块以及颗粒,因此需要对于土壤进行粉碎,确保土壤中不存在颗粒。

(3)筛土。筛土是为了进一步的细化土壤,去除未能完全粉碎的土壤。在筛土之前先进性土壤的晒干,等到土壤中水分被部分蒸发,其湿度大约在28%左右时进行土壤的筛选,选用6mm×6mm尺寸的网筛。

(4)调酸消毒。在完成以上步骤以后需要对于土壤的酸碱度进行调控,控制土壤呈现出弱酸性,以适应水稻的生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壤的消毒,去除土壤中的病毒,避免其影响水稻秧苗的生长。

3.水稻的灌溉与施肥技術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其所处的生长环节不同需要的水分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水稻的灌溉时需要根据水稻生长的环节来调整水稻的灌溉方式。一般而言,在水稻的生长初期,这时候的水稻还是幼苗状态,需要大量的水分来促进自身的生长于发育,因此需要勤浇水,保证水分的充足。等到起基本发育稳定以后,对于水分的需求就没有那么大了,可以进行定期定量的浇水。待到收获之前,这个期间的水稻对于水分的需求已经不算大了,更多的需要的是养分,因此在这个期间进行浇水时往往会水分和养分一起添加。

施肥并不是说可以随便的施加肥料,肥料的量以及种类如果施加的不正确不仅仅不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还会导致水稻的产量降低。因此在进行施肥之前应当先了解土壤的结构,了解土壤的酸碱度以及元素结构,哪些营养成分比较多,哪些营养成分比较缺少。因此一般在施肥是需要由专门的农科站技术人员进行检测,制定详细的施肥方案,从而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水稻的生长。

4.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对于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应当要种植,一旦出现病虫害,会严重的影响水稻的产量,轻则产量降低,重则颗粒无收,白白浪费一季的心血。因此在发现水稻出现病虫害时应当立刻选用对应的农药进行喷洒,控制病虫害,避免其发生大面积的扩散与转移。对于水稻的病虫害,应当与防治为主,在什么季节容易出现什么病虫害,提前进行预防,这样就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由当地的农科站派出专业的指导人员,定期进行观察,及时的知道农民进行农药的喷洒。

三、水稻栽培的高产控制措施

1.选取合适的播种时间与播种量

在进行水稻的播种时,应当选择最适合水稻生长的时节,如果时间过早,部分地区温度过低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如果过晚,赶上高温天气容易导师水稻扬花期收到高温的伤害。因此在进行播种时间的选取时一定要合适,按照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温度变化规律来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

对于播种量的控制则是为了避免种植密度不科学,种植过密会导致水稻營养分配不均衡,无法实现有效的生长,如果种植的过空又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一般而言规粳稻大田用种量在45到60千克每公顷,杂交籼稻大田用种量在15千克每公顷左右。控制好水稻的生长密度,从而避免其影响水稻的产量。

2.选择合适的肥料

目标产量为9000kg/hm2,氮肥控制在262.5kg/hm2左右,适当增加磷钾肥,氮∶磷∶钾保持在1.0∶0.6∶0.8的适宜比例,积极应用测土配方和精准施肥技术。在孕穗末期,结合打破口药进行富硒叶面肥药混喷,在始穗期和灌浆期各喷1次磷酸二氢钾(300mg/kg)。除磷钾肥外,在优质稻生产中还应强调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如硅肥、锌肥、钼肥,补充稻田土壤的微量元素供应,对于改善稻谷的加工品质和理化指标非常有效。试验表明,施用磷肥可以显著提高整精米率,施用锌肥可以降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孕穗期、灌浆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可以降低垩白米率。

3.科学的进行水分的管理

由于水稻在生长期间,其水分能够促进根茎的发芽,因此一定要对于水稻的水分进行严格的管理,科学的进行灌溉。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其所处的生长环节不同需要的水分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水稻的灌溉时需要根据水稻生长的环节来调整水稻的灌溉方式。一般而言,在水稻的生长初期,这时候的水稻还是幼苗状态,需要大量的水分来促进自身的生长于发育,因此需要勤浇水,保证水分的充足。等到起基本发育稳定以后,对于水分的需求就没有那么大了,可以进行定期定量的浇水。一般而言,在种植水稻时往往会选择在田地中留水,一次来促进水稻的生长,但是在此期间一定要控制好水量,避免由于水量不够影响水稻的生长。

4.科学的选用农药

优质稻多数后期绿叶面积大,植株糖分含量高,易受病虫危害,抽穗始期及齐穗后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及时发现和防治螟虫及稻飞虱等害虫。同时,应选择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残留期短的药剂进行防治。一定要选用残留期短于10d的农药,不要施用有机磷类农药,如甲胺磷、水胺磷、水胺硫磷、甲基1605、甲基异柳磷、速扑杀、久效磷、氰戍菊酯、氧化乐果、呋喃丹等,最好施用生物农药。此外,在稻田除草剂的选择方面,不能使用甲磺隆、除草醚等。

5.选择合适的收获季节

在水稻成熟以后应当即刻进行收割,但是在收割时应当注意,不能够早收也不能够晚收。如果收割过早,会导致水稻的产量过低,并且米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而如果收割过晚,会导致米粒暗沉,出现碎米。收割以后要保证谷粒的干湿度,避免发生霉变影响大米的质量。

四、结语

水稻的产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粮食的产量,影响着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如何提高其产量一直是所有农学家以及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随着技术的不短发展,研究力度的不短加大,对于水稻的高产栽培研究已经有了全新的进步。推广并应用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粮食产量的提高,促进现代农业的不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尊凡. 浅探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J]. 科学种养, 2013(z1).103-104.

[2]朱应波. 浅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指导[J]. 华夏地理, 2015(5).131-133.

[3]孟庆峰. 浅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3(12):150-150.

[4]孙荣义. 浅析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3(12):154-154.

[5]栾爽, 戴明昊. 浅谈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方法[J]. 农业与技术, 2013(7):139-139.

猜你喜欢

推广高产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