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玉米栽培技术

2016-10-21陈娜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

陈娜

摘 要:为了在种植业上获得更高的经济产量,玉米的种植有着不同的栽培方式。也导致不同地区玉米产量的增收情况有所不同,本文将研究玉米在不同栽培技术形式下,产生的根部生长与水分利用上的关系,以期为玉米增产提供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栽培方式;玉米根系生长;水分利用效率

粮食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水分的利用效率成为制约粮食生长的主要因素,玉米属于消耗水量比较大的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地区种植会严重影响粮食的生产效率,所以在种植过程需要改善栽培方式,利用有限的水力资源,使玉米能达到更高的产量。

一、玉米栽培技术

1.合理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

我国玉米产区自然条件差别较大,要根据土壤质地、种植地区的天气情况、种植月份等多方面因素考虑,选择适宜的品种,利用玉米的杂种优势,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在种植之前最好对种子的优良种子和劣质种子进行筛选,尤其是要选择抗逆性比较强的玉米品种,这样才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品质以及降低它的抗逆性。选种不要选择隔年种,会造成发芽率低的情况,另外,还要注意良种的繁育,为以后的种植工作打下基礎。如果在选种方面进行的非常顺利那么玉米栽培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2.精细整地

玉米的根系非常的发达,他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大量水分与养分除了外界提供的意外,都要通过根系从土壤当中汲取,所以就要求在玉米的栽培过程中必须要精细整地。首先要在土质松疏、土壤肥沃的地方进行选址,在选址过程中还要注意对玉米苗的排管是否方便,另外选址地点的土壤PH值为微酸性最好。其次就是在整地的过程中,耕作层必须要始终,如果耕作层过浅的话,就会导致玉米苗在遇到大风天气很容易倒伏现象,而且对于玉米根部的生长发育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对于土壤的精细整地必须要到位,才能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保障。

3.注意玉米的播种时间

不同地理位置对于玉米的播种时间也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像是在平原地区,气候条件比较稳定,一般就会在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进行播种。而对于气温稍低的山区地区,就要在四月中旬左右播种。在气温更加低的高原地区,则要在五月上旬左右播种。对于玉米的播种必须要适时,既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过早的播种就可能会由于温度过低而发生烂种的现象,而过晚的播种就会造成玉米不能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生命周期,降低产量。由此可见,适时的进行玉米播种是非常重要的。

4.注重田间管理,合理密植

当玉米生长到一定的程度时候会发生叶片拥挤的现象,从而导致玉米光合作用降低,造成玉米的产量降低的后果,这时候合理的田间管理以及种植密度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但是也并不是说田间管理越狠越好,种植密度越大越好,不同的品种对于田间管理以及种植密度的要求都不尽相同,像是披散型玉米的种植密度就在3500株/亩-4000株/亩时,生长发育效果最好,而紧凑型玉米的种植密度则是在4800株/亩-5500株/亩时效果最好。不同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不尽相同,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才能够发现每一种玉米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保障。

5.调控施肥时机,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施肥是玉米栽培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施肥会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对提高玉米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时候施用基肥,什么时候要及时追肥,通过掌握合理的施肥时间,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要在玉米种子播种之前就开始进行了,由于病虫害的威胁程度太大,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从选种的时候就要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种子。在玉米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也要及时的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才能促进玉米的健康成长。

二、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在玉米抽雄期和灌溉期根长沿土壤深度的变化

在抽雄期和灌溉期,玉米的根长随着土层越来越深,玉米根越来越小,而且根据实验结果表明,进行全膜双垄的沟播种植模式,它的玉米根部生长最长,相比较与常规的露地种植和半膜覆盖种植都比较高。在灌溉期各个根系的生长变化也不同,全膜双垄的沟播种植模式相比较其他种植模式表现的更为优越,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玉米在旱地的根系下扎。在不同的栽培方式下,常规露地的种植模式在30cm土层上等行距种植根系分布的较多,而120cm以下根系分布较多的为全膜双垄的沟播种植模式,它在土层根系纵深生长上发挥显著的作用。

2.在土层玉米垄中和垄沟根干重上的变化

随着土层的不断加深,玉米根干的比重在总比重上为下降的趋势。在不同栽培方式下,大多数的根干部分都集中在比较浅的土层上,而且垄沟的分布面积比较大。全膜双垄的沟播种植模式在等行距种植的根干比重上明显优于其他种植模式,常规露地的等行距种植多数为垄中形式,由于它的生长根部垂直能力比较差,满足于植物吸收所需要的一种生态环境。

3.在玉米产量以及水分利用率上的变化

不同的栽培方式在旱地的水量和玉米产量之间都有所不同,在常规等行距种植上,耗水量比较大,玉米产量在全膜双垄沟播方式上比较大,相比较的常规露地种植产量最少。不同种植方式在等行距种植上高于撮苗种植,全膜双垄的沟播模式在等行距上的种植高,当然水分的利用效率也比较高。全膜双垄的沟播模式在等行距种植上提高了旱做玉米在产量与水分上的利用效率。

三、结语

栽培方式的不同,使玉米在水分与产量上产生不同的效果。河南省永城市林业局通过讨论,综合运用玉米在不同地区、不同的生长环境变化,将玉米栽培技术在传统方式上有效发展,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的增收效果。

参考文献:

[1]高玉红,栽培方式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02:210-216.

[2]张岁岐,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9,10:1-6.

[3]刘镜波. 不同栽培模式对旱作春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水分利用效率
干旱胁迫下水稻光合特性、冠层—空气温差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
油松天然林中钙含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相关性
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不同灌溉下限与营养液浓度对基质栽培番茄的影响
三种植物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特征
葡萄大棚滴灌耗水规律研究
旱涝交替对水稻生理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玉米根—冠及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滨海设施黄瓜的减蒸技术研究
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