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

2016-10-21曾海霞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病虫害玉米

曾海霞

摘 要: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之一,粮食的产量也位居世界首位,其中玉米属于主要粮食作物范畴,其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然而,现代的许多农民不能有效的掌握玉米高产的科学方法,管理技术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都达不到当前的市场要求,使得玉米的产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我国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现状下,做好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实际,主要通过对常见玉米病虫害分析,总结了防治玉米病虫害的有效方法,希望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及理论作用。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的总产量和栽培面积仅次于水稻和小麦位居于第三位,成为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玉米不仅是人类的重要的食物来源,同时也可以作为牲畜的主要饲料,不管是从玉米的总产量还是单产量都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想要实现稳定的高产,除了有效研究栽培技术、创新栽培方法、引入高科技和智能化的种植设备,还应注重病虫害的防治。本文论述了常见玉米病虫害、玉米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旨在为各位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常见玉米病虫害

1.常见玉米病害。对于玉米病害,其包括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纹枯病、瘤黑粉病、细菌萎蔫病等。其中,大斑病:该病症状为版状物(不规则、大片)。初期阶段,灰色小点会出现于玉米叶片之上,然后蔓延到叶梢。由下到上是该病蔓延的顺序,逐渐促使斑点布满整个玉米叶片。最初时,斑点颜色浅且形状小。然而,随着病情的不断蔓延、时间的不断推移,斑点颜色将会加深,且形状会愈来愈大。青枯病:大多数农作物会发生青枯病。一旦患上该病,玉米会出现萎缩现象,直至枯死为止。患有该病的玉米,其颜色为青枯色。此外,触摸玉米时,其重量较轻,给人以“空壳”的感觉。丝黑穗病:玉米生长期间,在芽鞘作用下,其极有可能患上丝黑穗病。丝黑穗病属于系统性病症范畴。与正常的玉米相比,患病的玉米果穗在长度上比较短。另外,开花期阶段,玉米缺乏话虽,且极易出现枯萎现象,幼芽不但不能萌发,而且不能正常生长。

2.常见玉米虫害。对于玉米虫害,其包括地老虎、粘虫、蚜虫、玉米螟、红蜘蛛、红棕灰夜蛾等。其中,玉米蚜虫:玉米嫩芽或叶背使其的依靠,有利于其大规模繁殖。当蚜虫基数过高时,玉米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叶背枯黄、叶片卷起等)。一旦发现该虫害,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防治,以避免其影响玉米的质量及产量。值得注意的是,蚜虫虫害具有较长的持续周期,对玉米正常生长的我还较大。玉米螟:该虫害别命为空心虫。发生该虫害时,玉米幼嫩的茎会遭到咬食,玉米会大量失水或失去营养成分,以致其缓慢或停止生长。此外,玉米的雄穗亦会受到该虫害的咬食,如果其备咬断,则授粉工作将会无法正常进项,导致玉米果穗玉米粒较少或无玉米粒,进而大大降低了玉米种植的质量及产量。红蜘蛛:该虫害属于食草动物,适于的气候为炎热、晴朗,其一般呈分散状态啃食玉米雄穗或玉米叶。经啃食之后,玉米对于养分及水分的获取将会受到阻碍,以致其生长缓慢或停止。雄穗遭到啃食之后,玉米授粉工作将会受到影响,玉米果穗将会将会出现颗粒少、无颗粒等现象。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1.新技术之农业防治。据研究,玉米品种及玉米种植密度对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防治工作应围绕玉米品种的选用及玉米的栽培开展。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选用的玉米品种应与当地种植环境相符合,且在抗病虫害方面存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进行正式播种之前,种植者务必要深翻土地,以将生存于土层表面的杂菌清除掉。对播种时间加以合理控制,以更好地防治病虫害。与此同时,科学控制玉米种植密度,以减少或避免低温及土壤环境下,昆虫和很多菌类玉米病虫害安全度过冬季时节。待收获玉米之后,种植者务必无公害化处理天地内的废弃物(玉米秸秆等)。如此,玉米环病虫害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2.新技術之生物防治。所谓的生物防治指的是通过天敌(病虫害的天敌)防治玉米病虫害。生物防治方法具备很多优点:效果好、保护生态环境等。例如:蚜茧蜂对玉米蚜虫的防治,食螨瓢虫、草蛉等对玉米红蜘蛛的防治。赤眼蜂可有效防止粘虫、玉米螟,通过将卵产于这些玉米虫害体内,可对其幼虫正常孵化造成负面影响,促使虫害基数减少,进而为玉米健康生长提供有力保障。

3.新技术之化学防治。对于化学防治,其是指将有效化学剂掺入玉米喷洒的农药种,以防治病虫害。然而,化学防治极易破坏、污染环境(土壤、水源等)。现阶段,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很多安全性较高的化学物品应运而生。此种情况下,环境不但得到了保护,虫害也得到了消除。严格意义上来讲,化学防治依托各种药剂,在环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对提高玉米产量及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4.新技术之物理防治。纵观引发玉米病害的因素,较大的空气相对湿度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栽培过程中,须高度重视田间排水,以防止玉米田地大量蒸发水分。此外,变以往的漫灌为滴灌,以对空气相对湿度、水分蒸发量加以有效控制。较其他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来讲,物理防治具备很多优点,具体表现为见效快、环保、耗费成本低等。最近几年,使用率较高的玉米虫害物理防治方法有色板诱杀、色膜诱杀、灯光诱捕。同时,毒饵诱杀亦可以有效防治玉米虫害。例如:混合并均匀搅拌水、豆饼、棉籽、麦麸及0.15kg敌百虫30倍液(浓度为90%),并依据一定标准进行喷洒,进而实现玉米虫害的防治。

三、结语

玉米在我国粮食作物、饲料原料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且种植规模大。然而,病害及虫害时常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不利于提高玉米质量及产量。因此,应将玉米生长环境及病虫害有机结合,选用适宜的手段进行防治。在防治过程中,须保护环境,并严格遵循“降本增效”的原则。坚信,通过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我国玉米种植将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桑慧藏. 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4,18:83+118.

[2]文仁杰. 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15,06:115.

[3]林志松.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浅谈[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05:58-59.

[4]宋玉发. 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151+153.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病虫害玉米
收玉米啦!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我的玉米送给你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