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

2016-10-21熊海燕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安全隐患预防措施农产品

熊海燕

摘 要: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相继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体系,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产品质量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认识,并长期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从农产品安全问题着手做简要分析概述。

关键词:农产品;安全隐患;问题;预防措施

一、常见农产品安全问题概述

1.思想认识问题。由于过去农民长期徘徊在温饱线上,生产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农产品数量而轻视质量,只关注 “产量至上”,而忽视农产品品质的提升,没有把农产品安全提到应用的高度。同时由于长期管理上的分割,使从事加工的人员缺乏原料常识,从事生产的人员又缺乏加工知识,因此造成许多概念上的混乱,甚至许多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等都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名称,导致只注重眼前而不顾长远,不了解国内外市场形势,不了解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出现农产品安全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2.农药残留问题。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或食品)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除农药本身外,也包括农药的有毒代谢物和杂质,是农药及其他相关物质的总称。残存的农药残留数量称为残留量,以每千克样本中有多少毫克(mg/kg)表示。农药残留是施药后的必然现象,但如果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会产生对人畜不良影响或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中的生物造成毒害的风险。

3.大气污染的安全隐患。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也是农产品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害气体中主要是工业生产排出的有毒废气,它的特点是流动性强、污染面大,对农产品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工业废气的污染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气体污染,如二氧化硫、氟化物、臭氧等,另一类是气溶胶污染,如粉尘、烟尘等固体粒子及烟雾等液体粒子,它们通过沉降或降水进入土壤,或直接进入农作物体内造成污染。

4.检测体系和能力问题。我国虽然也制定了不少农产品和食品标准,但无论是标准的制定还是实施,碰到的最大困难是对标准所规定的技术指标缺乏完善的检查体系和相应的评价分析手段,在这个环节上出现的问题比较多。特别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缺乏相应的检测设备,检验依据的标准数量不足、配套性差,监测工作尚未制度化,质检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农产品检测基本处于真空地带。

5.市场准入问题。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农产品入市没有限制。零售终端也存在的问题,优质农产品与劣质农产品混同经营,价格等同现象普遍,不利于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竞争力,也不符合价值基本规律。许多零售终端的集市和超市经营的生鲜农产品进货质量无法安全控制,在进货渠道上有不少弊端,大多从批发市场进货,尽管要求较其他销售渠道严格得多,但诸多原因,使有问题的农产品依然会进入市场。

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1.改革理顺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农业、卫生、质检、工商、商业、环保等多个部门。如果不明确分工,很容易导致管理真空。按现行法律规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承担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职责,这是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和进出口贸易一体化趋势的需要。要参照世界各国的通行管理制度,根据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发展的内在需要和有关法律规定,明确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质量监督、质量认证、市场准人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安全的有效管理。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牢牢抓在手上,筑起了源头控制、过程监管和末端检测“三道防线”。一是加强源头控制。制定出台管理办法,对农化投入品实行备案准入和连锁经营。二是严格过程监管。在农资专营店配备专职技术人员,在基地配备植保员,指导农户规范施肥用药。三是强化末端检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农产品实行“数字化”全过程标识管理,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

2.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加强执法的力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到质量标准制定、生产基地建设、农业投入品管理、产品质量检测、产品认证、市场监管、信息服务、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没有完善的法规体系作保证,各项工作很难落到实处。我国目前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应该说比较健全,但涉及到具体的农业化学品投放与管理、农产品安全责任事故、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检测等方面的法规还不完善。因此要抓好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出台,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制度化来形成一种长效治理机制。

3.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安全监管。加强农业生产源头的控制,加强安全状况的检测力度。强化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产地监测与评价机制,设置国家和省级监测点,监控农产品产地安全变化动态。严把农资市场的准入关,对农资生产单位强化重点管理,加强农资信用监管,指导企业建立生产经销档案。开展认证产品专项检查。首先强化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监督管理。开展农资产销专项检查。以禁用农药、饲料添加剂为重点,强化监督抽查和检查力度,整顿和规范农资经验秩序,坚决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农资行为,对抽检不合格产品予以公开曝光,并由当地执法部门严肃查处。

4.加强执法过程的规范化和持续性。目前在我国打击假冒伪劣农产品、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执行过程中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往往是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之后,由上级部门发布规范性文件,进行旋风式的一阵检查。当风声过后,打击假冒伪劣的行动就偃旗息鼓,而隐藏起来的制假造假分子又大张旗鼓猖狂起来。质量安全比起与健康相关的任何一项活动都需要连续检查和强制性的管理。我国普遍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或处罚较轻等问题,对产品的追踪、检查以及快速反应机制、召回制度方面存在薄弱之处。只有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执法工作才有希望和活力。

5.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进一步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立法进程,从制度上保证出口農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探索建立一个滚动式的、动态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及时更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并加大对农药、兽药、饲料和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整治力度,严格查处生产、流通、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违法行为,完善奖惩处罚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出口农产品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自检自控体系,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推广出口农产品良好操作规范,以应对其他国家对我们的农产品的限制。

三、结语

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关注农产品安全。加强食品监督,用法律对生产者进行约束。才能有效的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瑾 杨利琼 秦向阳 丁萌.信息不对称与食品安全监管策略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

[2]王俊豪 孙少春.信息不对称与食品安全管制――以“苏丹红”事件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

[3]古桂琴.欧美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及其启示[J].食品与机械,2015.

猜你喜欢

安全隐患预防措施农产品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
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农产品争奇斗艳
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