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性探究

2016-10-21杨艳云闫晓童戴冠男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技发展

杨艳云 闫晓童 戴冠男

摘 要: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农产品产量不高,远远不能够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对农产品的需要,以机器和化工产品大量使用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虽然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也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这样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把发展农业和资源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技;发展

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增长的压力之下,正是因為如此,中国需要大力扩大农业来满足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的增长。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之故,所以中国人均占有农业资源率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是现如今由于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让中国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和资源危机,农业也因此陷入了危险。就农业生产方式来说,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其低效性和不灵活性已经逐渐凸显出来,不能适应市场竞争了。就农业生产技术来说,当前的农业还停留在粗狂的阶段,科学投入有限,导致农产品的储存和保鲜技术有限。就农业产业化来说,很多农业生产者在生产农产品时往往不考虑销售问题,造成产销脱节,还往往会忽视品牌想象的树立。

农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全局发展,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的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市场,比如轻工业中的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等所用的原料都来自农业,此外,农业上缴的农业税以及农产品在出口上产生的费用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如果农业不能满足人类对最基本的生存资料的需求,那么人民生活不安定,生产力不发展,国家也就无从立足了。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国家自立的基础就是农业,农业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的自立程度,因为如果农产品不能自给自足的话,就会受制于人。所以说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

一、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1.科学化。现代科技正迅速地向农业生产、加工等领域渗透,科技进步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因。只有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农业才有先进的装备设施、先进的生产管理,劳动者自身的技术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2.集约化。集约化主要是指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首先是由单纯地注重数量和速度增长,转到主要依靠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二是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三是改单纯注重物质、资金投入,为在物质、资金投入增加的同时,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物质和资金利用率来实现农业增长。

3.商品化。商品化是指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即从以完全自给自足 (自我消费)为目标向完全形成商品(社会消费)为目标的逐步过渡。

4.市场化。它是现代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是实现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现代农业生产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是要面向整个国际市场。

二、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也就是科学技术化。未来农业将是以现代科技及其应用技术装备起来的崭新产业。时代愈进步、科学愈发达,农业生产就愈需要智力来运作。农业未来学家预测,目前太旱、太碱、太瘦、太湿的土地,将来都可以通过特殊先进技术,转变为良田沃野。以色列已经在过去一些无法耕作的土地上,利用滴灌技术栽培柑桔等各种作物,就是明证。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举措

1.转变农业的生产规模。中国的人口与耕地面积极为不平衡,所以要满足中国大量的人口的物质需求就需要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增加农业产量可以通过扩大耕地面积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培育新品种、改进农业技术来实现。由于近年来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人类大量开垦山林,以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让中国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和资源危机,农业也因此陷入了危险。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就需要实现农业由粗放型经营转向集约型的经营方式,把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投入到较少的土地中去,并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让处于人多地少这一状况下的中国能够有效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活物质需求,并最大限度地让农业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2.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在中国延续已久,特别是在不发达的地区。这种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在过去一段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适应不了现有的市场,这也影响着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这就要求制定一个能够考虑全局的农业经营策略,并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使之能够及时改变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

3.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当前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还处于粗狂型的阶段,科技含量还低,导致很多不发达地区的农产品产量不稳定,农业收入的多少要看天气,农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除此之外,农产品的保鲜技术也存在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彻底提高农业的生产方式,将科学技术投入到农业中去,科学种植,改变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

4.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大多数地区的农业还是家庭承包,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地区还很少,由于农业的产业化能够解决传统农业的不足与缺点,比如产销脱节、缺少品牌形象等。实现农业的产业化不仅能够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还能拓宽市场,进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总之,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必须研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扬长避短,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智力农业、信息农业、生态农业等,从而使我国农业尽快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实现现代农业的大发展这个复杂的工程,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政府单位要引导和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农业工作者要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科研工作者要努力追求科技创新,提出新型的合理的农业生产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展现代农业,获取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庄秋贵,李实稳.农业生产技术方案的择优[J].福建农业,2001(08).

[2] 郑业鲁,李泽,何绮云,黄巧娇,宗南苏.农业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本体构建及其初步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09(08).

[3] 郭翔宇等. 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前沿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132-163.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现代农业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