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抚顺陡岭地区应用自动虫情测报灯监测花布灯蛾结果分析

2016-10-21舒红

农业与技术 2016年8期

舒红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抚顺陡岭地区应用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多年连续对花布灯蛾观测数据,初步掌握该虫种发生规律,为有效监测花布灯蛾提供依据。

关键词:花布灯蛾;灯诱;自动虫情测报灯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217

抚顺宽甸县的陡岭地区应用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多年连续观测,积累了大量历史数据,经过2008~2015年使用同一类型测报灯连续监测,发现陡岭地区灯诱到的虫种主要有杨二尾舟蛾、木蠹蛾、女贞尺蛾、四点象苔蛾、花布灯蛾等趋光性飞虫。现选取数据具有连续性和规律性的、危害性较大的虫种—花布灯蛾为例进行分析。

1 花布灯蛾生物学特性

花布灯蛾,为鳞翅目灯蛾科。以幼虫取食辽东栎蒙古栎、板栗、等树木的芽苞、叶片危害为主,严重发生时可将被害树叶片全部吃光。北方地区1a发生1代, 3龄幼虫在树干、枝桠、树干基部的虫苞内越冬。翌年3月中旬越冬幼虫出蛰,群集食叶危害,5月上旬幼虫老熟开始下树在枯枝落叶层、石块下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于叶背,7月上旬幼虫孵化, 10月中旬以3龄幼虫群集于虫苞内越冬[1]。近年来,7月份为辽宁地区花布灯蛾成虫期,在此期间可利用其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

2 具体做法

在位于抚顺陡岭测报点附近的混交林中空旷地设置自动虫情测报灯,开灯后,每天早上收集1次虫体,通过每日诱集到的昆虫的虫种和成虫数量根據单位时间内接虫袋中的昆虫数量、种类对比分析,来预测虫情发生趋势。判断该虫种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及结束期。根据观测数据,结合气象、历史资料对该虫种的发生趋势加以估计、预测,形成该虫种的趋势预报。工作原理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和自动虫情测报灯的现代光控、电控和数控技术,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完成诱虫、杀虫、收集、分装昆虫的系统作业。光源为波长在365nm的长波紫外光,又称黑光灯,该波长覆盖长波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光谱范围,属于宽谱诱虫光源,诱杀鳞翅目类各种成虫效果显著。

3 诱虫结果分析

3.1 从2008~2012年连续5a花布灯蛾成虫始见期逐渐延后(如图1)

每年平均延后3、4d,2012~2015年未诱集到花布灯蛾成虫。

3.2 花布灯蛾成虫高峰期

日诱集虫数由2008年的29头到2009年的50头缓慢上升,到2010年疾速上升至695头, 2011年诱集到560头,2012年骤减至12头。由此可知,2010年和2011年为花布灯蛾大爆发年,2013~2015年未见花布灯蛾成虫(如图2)。

3.3 花布灯蛾成虫始见期到高峰期

历时时长从2008年的15d到逐渐缩短到2011年的6d,之后从2011~2012年逐渐延长至7d。数据显示从2008~2011年花布灯蛾种群增长速度加快,直至2010、2011年大爆发后逐渐减缓。

4 灯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4.1 电源限制了测报灯的设置地点,影响监测效果

需要交流电源的普通虫情测报灯,导致不能随意改变设灯地点,人为活动容易影响趋光性虫种的自然活动状态,从而影响监测效果。

4.2 自动虫情测报灯虽然具有接虫袋自动转换功能

但经过远红外处理后的虫体容易过干,不容易回软,仍需要将温度调至合理范围,避免将虫体烤焦,造成误认或者无法辨认。

4.3 如使用毒瓶式杀虫方式必须采用具有强挥发性

有嗅杀作用的化学药剂,所杀虫体可收集完整虫体,方便制作标本,但容易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且容易对人体造成轻微伤害。

参考文献

[1] 娄杰等.花布灯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 辽宁林业科技.2010(4), 4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