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科学植树造林与保持水土

2016-10-21李春光尹海波

农业与技术 2016年8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植树造林水土保持

李春光 尹海波

摘 要:主要研究科学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对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从造林技术和营林管理2方面,对提高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性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S71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56

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资源破坏和损失,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些年,水土流失严重,有必要通过科学植树造林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

1 水土流失与植树造林

1.1 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

树种原因导致的森林资源缺失和由此导致的水土资源流失占有很大比重,其根本原因是很多地区的植树造林工作缺乏生态全局观念,植树造林工作盲目性较大,缺少科学、统一的规划和监督指导。要改善这种问题,就需要从上到下,形成植树造林服务于水土保持的思想,转变重森林覆盖轻植被覆盖的传统观念,将植树造林的核心目标从森林覆盖率转变为地表植被覆盖度的提高和合理植被层次结构的建设,单方面追求森林覆盖率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并不顯著。

植树造林需要在科学的规划指导和有效的监督下开展,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现状和林地实际情况,科学调整林相、林型结构,将植树造林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1.2 为水土保持服务的植树造林目标和规划

植树造林是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任务,并且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将森林覆盖率作为重要的指标。森林植被覆盖率的进一步增加依赖社会全员的努力,需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植树造林工作。地方政府要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植树造林规划方案,加快植树造林立法工作,加大对植树造林的政策扶植力度,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植树造林工作中,政府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各种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并为民间自发植树造林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政策支持,政府要充分发挥在植树造林工作中统筹发展战略布局的作用,科学协调近期计划和长远发展,提高植树造林的科学性,避免盲目发展。

2 科学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2.1 植树造林技术方法的科学选用

2.1.1 播种

直播造林是一种低成本大面积造林方法,将林木种子直接播撒在造林地上,省去育苗、栽培步骤,效率很高,但是对造林后幼林抚育工作的要求也很严格,对造林地土壤肥力和环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所以对于一些土地贫瘠的地区,不能采用这种方法。核桃、橡栎、油茶、山杏等大粒种子采用播种的方式成活率较高,适用于灾害因素较少,土壤水分充足并且人烟稀少的地区,播种之前进行浸种消毒和催芽,提高播种成活率,撒播之后还要考虑野兽和鸟类的危害,做好必要的防护工作。

2.1.2 分殖

使用树木根、枝、块茎等作为造林材料,代替种子和幼苗直接造林,这种造林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成活率高,能够有效节省育苗费用和时间,并且初期幼苗就能够获得很好的长势,并且能够有效遗传优良母株的品性,同样对立地条件要求很高,适用于杨树、柳树、松树等树种的种植。

2.1.3 栽植

在种苗基地抚育根系完整的苗木,移栽到造林地。栽植的苗木根系完整,成活率高,对不良条件适应性更强,能够适应各种不良造林地条件,但是育苗工作比较麻烦,时间和成本投入较大。栽植的成活率主要和苗木自身水分平衡的维持情况有关,栽植整个过程都要注意苗木的保水工作,缩短移栽时间间隔。

2.2 做好植株造林营林工作,提高水土保持能效

2.2.1 封山育林

一些具有天然树种、灌木的荒山荒地,封山育林之后,林地内植被自由生长,能够恢复成灌木林或者森林,自然恢复的林地有着更加合理的结构,灌木生长填补了乔木覆盖的空白,明显提高了地面的植被覆盖率,从而有效改善造林地水土保持能力。封山育林还对土壤肥力恢复、珍惜物种保护和病虫害防治有一定的作用,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营林措施。

2.2.2 幼林抚育

幼苗阶段,为了加快苗木生长,造林地内往往采取了除草养护等措施,清理林地内灌木和杂草,减少和幼苗争肥,在这个阶段,造林地内的森林覆盖情况很差,水土保持能力不佳,为此,需要做好必要的幼林抚育工作,通过除草、松土、修枝、间苗、平茬等措施,为幼林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加快长势,使成品林尽快成型,从而更早的发挥林木对林地水土保持能力的提高作用。

3 结 语

植树造林与水土流失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植树造林缺乏生态大局观,地方性植树造林工程没有在统一的科学规划监督下开展,没有将植树造林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今后的植树造林工作中,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地表植被覆盖度的提高和林地植被结构层次方面,在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下,应用合适的造林和营林技术,提高植树造林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高峰.科学植树造林,推进水土保持[J].福建农业,2011(03).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保护植树造林水土保持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植树造林共参与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