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镇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10-21越欣
越欣
摘 要:農业信息化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我国乡镇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农业信息资源不足、农业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低、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为此,提出要从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农业信息化意识,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产业化的发展,加大农业信息人才培养力度等方面去着手解决,以更好的促进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信息产业化;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18
党的十六大之后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到党的十八大,我国农业信息化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遥感等使用范围明显提高,信息化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和解决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信息化普及程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助力。
1 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信息资源不足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农业信息资源总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各种获取农业信息的途径已经比较多,政府网站、企业网站、电视农业频道、农业广播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不一而足,信息量很大。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业信息化仍然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由于各种农业信息的信息源相对独立,多由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政府所建立,彼此之间缺乏有效关联主要来源于政府网站,各地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水平不一,使得信息资源的共享受到很大影响,农业信息的标准化水平较低。在我国,农业信息的披露和查询,有的几年不更新,有的只公布数据和新闻事件,对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的关注度极低,对农产品的市场预测少、产量报道多,缺乏深度和可实用性。另外,由于各单位经济实力不一,教育、科技水平发展差别较大,各种途径的建设规模也差别很大,东、西部地区差异较大,其中东部和中部的网站点击量和网点规模都比西部地区多不少。总的来看,没有一个信息源的规模和影响能够达到新浪或者腾讯这种规模,影响力局限在地方或者小众。
1.2 农业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低
农业信息产业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收集、加工、分析、提供农业信息和农业产品的服务相关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收益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农业各个部门,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乡镇农业信息化产业已经在信息开发和服务的方向迈出了较大的脚步。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技能技术等信息产业化的水平与国际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还是政府出资建设和维护。企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规模较小,几乎不能脱离政府的扶持政策而独立存在,市场运行机制对农业信息产业化的推动作用还没有有效显现。农业信息产业投资渠道过于单一的状况使得投资规模总体较小,无法满足我国日益迫切的农业现代化需要。在全国范围来看,我们的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农业信息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还存在法律空白,农业信息产业化形成的社会环境还不成熟。虽然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农业信息化的前途任重而道远,整体发展水平还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1.3 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整体素质不高
农业信息化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但掌握信息技术还要掌握农业技术,熟悉信息产业和农业规律的综合性素质。但是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人才的培养向着越来越专项发展,学管理的不懂农业技术,农业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在推动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缺乏农业综合能力;学农业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严重缺乏,技术开发能力较弱;具有对农业信息分析和开发能力的人才较为匮乏。培养符合农业信息产业化发展的人才成本高、时间长,效果差。目前,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素养相对较低,农业生产者几乎都不懂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管理者又不精于技术,制定出来的农业发展方案很难被信息技术人员和农业生产者所认同。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由于工作压力大,文化水平低,缺乏学习和提高的有效途径,自身素质总体较低。加之农业目前的收益处于较低水平,现有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收入总体偏低,与自己的贡献不成正比,造成教育体系下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农业信息人才向工业和服务业流失,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才的缺乏和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有效推广和普及。
2 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建议
2.1 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农业信息化意识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农业进口压力的不断增大,保卫粮食安全的口号不断被提及,更大的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加强农业信息化,最重要的是从农民、政府以及全社会都要对农业信息化提高认识和意识。从农民角度来看,要脱离之前祖辈和自身经验管理的传统模式,认识到信息对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的巨大作用,重视农业信息技术的收集和利用;从政府角度来看,真正提高农业信息化意识不仅要摒弃形象工程思维,在网站建设时更多的更新农业生产技术、农业销售信息,增加农业发展预测等分析内容,还要由中央一级单位出头推动将相关影响较大的优质农业信息网站推广和相互链接。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各部门都应该加强农业信息意识,在农业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按照市场化运作,更好的将农业产品销售出去。
2.2 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产业化的发展
农业信息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必然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信息本身具有产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并促进农业产业的优化调整,因此,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产业化的发展是推动农业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推进农业信息产业化需要改变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绝对支配的地位,深化农业信息机制改革支持农业信息关联单位和个人组建农业信息企业,通过财政政策鼓励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增强竞争力。培育乡村一级农业信息商品市场,加强农业信息产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农业信息中介机构,以农业信息咨询为出发点,加强对政府、企业和农户的信息咨询和服务,做活、做大农业信息产业;还要加强农业信息法制建设,用法律为农业信息产业化塑造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农业信息的健康发展。
3 加大农业信息人才培养力度
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培养一定数量、一定专业水平的农业信息人才队伍,人才是发展的最有活力因素,人才的水平优劣关系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因此,要完善农业信息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具有更高水平的农业信息人才。要加强学科建设,计算机、通信等专业的学科具有与农业信息融合度较高的特点,在发展农业信息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与农业相关专业辅修,培养专门农业信息人才;要加强农业信息人员的岗前和后续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现有人员对培养力度,充分发挥其存在的巨大潜力;要努力提高农业信息人员的收入水平,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风气,并提供一定的社会晋升途径,让农业信息人才获得事业满足感,增强其向心力和事业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史浩文.农业信息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J].甘肃农业,2012(04).
[2] 许春艳.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J].理论观察,2013(06).
[3] 李忠香.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思考[J].理论学习,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