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治措施

2016-10-21李二民

农业与技术 2016年8期

李二民

摘 要:小反刍兽疫一直是困扰羊类养殖的严重传染性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也将这一疾病列入必控名单当中,其在我国的畜牧业中也较为常见。本文即是对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治进行研究,简要说明了这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阐述了其综合防治措施,以期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關键词: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特点;综合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98

近几年我国小反刍兽疫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各省市疾控部门也采用了活羊跨省禁运等多种方式来降低疫情的蔓延,但仍需要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控手段。

1 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特点

小反刍兽疫俗称为羊瘟,主要是由于羊类动物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所引发的高传染性疾病,该类病症的传染特点为接触性。发病后的动物会出现体温升高、肺部炎症、口腔炎症、腹泻等明显症状,其中山羊类和绵羊类更容易被传染,并且死亡率更高。从总体感染几率上来看,山羊发病率最高,以长角大羚羊、野山羊、东方盘羊等为主,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通常以呼吸道内感染为主要方式,全年均可发病。通常可以从羊的排泄物当中检测出大量的致病病毒,同一羊圈内的动物接触后可染病,并且沾染粪便的圈舍墙壁、饲料及饮水也会携带病毒。该病的潜伏期通常为4~6d,仅极少部分可以在10d后发病。目前我国山西省地区已知饲养的羊类对这种病毒的抵抗能力较低,加之该病毒自身生存能力较强,只有在pH值超过11或低于4的环境中才能失活,对于沾染病毒的物品需要在超过50℃的环境中清洗1h方可杀灭病毒。但可以利用2%的火碱、苯酚等化学消毒剂对其进行清理[1]。

2 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加强圈舍管理

对羊类饲养过程中应采用封闭式管理方式,对进出饲养基地的车辆、人员、设备等进行充分的消毒,同时不允许与饲养基地无关的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地内。要严格遵照当地兽疫防治部门的规定,杜绝活羊、种羊跨省运输活动。在省内开展运输时也要对动物进行严格的检疫。另外,在购进种羊或饲料时决不能从疫区采购,应为饲养的动物提供优质的饲料。

2.2 强化圈舍消毒工作

需要在圈舍内构建完善的消毒体系,在饲养基地的大门位置需要建立消毒池,其长度应该在4m以上,宽度则根据养殖基地大门的宽度而定,消毒池深度应该为30cm,将常规消毒液引入池内,应按照消毒液的作用时间进行更换,这样在车辆进入饲养基地时就能够得到及时的消毒。在对车辆内部消毒时可以选择石灰或火碱,但由于这类消毒剂对人体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在消毒后应彻底清理消毒剂,避免损害车辆及人员的皮肤[2];在大门后进入饲养基地的入口处建立消毒通道,在通道两侧安装紫外线灯,并在通道底部加装消毒点,这样可以对车辆内驾驶员和采购员进行充分的消毒;在饲养区的入口处建立更衣消毒间,所有饲养员和防疫人员在进入饲养区内前均需要更换已消毒的衣物,保证其不会携带病毒;在对库房、饲料仓库进行消毒时,应将这类空间密闭,并利用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的方式,彻底杜绝病毒源;饲养基地内应严格贯彻消毒制度,采取每周消毒1次的方式,对圈舍、粪池、饲养区通道、饲养设备等进行消毒清理。还需要选择毒性较低或无毒的消毒剂对牲畜自身进行消毒。在每批活羊出栏之后,要对圈舍进行彻底清理和消毒,在空置6d之后方可将繁殖或购进的新羊放入圈舍内饲养[3];羊粪便需要通过处理池进行堆积发酵后才能运出,避免病毒活体被带出饲养基地;在消毒的过程中决不可同时使用酸性和碱性消毒剂,如必要时则可采取交替使用的方法,避免二者混合后产生有害气体;当圈舍内出现病死羊,需要及时向兽疫防控部门进行报告,并严格按照我国兽疫防控规定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主要包括深度掩埋、焚烧等,严禁一切因私利而进行的病死羊倒卖行为。

2.3 强化疫情预报和药物预防工作

需要对饲养基地内的活羊定期进行小反刍兽疫疫苗的注射,还可以在日常的饲料当中适当添加部分中药,例如板蓝根等,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活羊自身的免疫能力,降低其间接接触过程中感染的几率,同时也阻断病毒的传染途径。当饲养基地内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时,需要立即与当地兽疫防控部门进行联系,并将患病活羊与其它活羊隔离饲养,禁止患病活羊运出饲养基地。在检疫部门人员到达现场后,需配合其进行其它活羊病情的检查工作,并对圈舍进行彻底的消毒,患病活羊所处原圈舍需要连续消毒并空置6d后方可重新放入其它活羊。

3 结 语

小反刍兽疫是一类较为严重的动物疫情,对活羊饲养行业的影响非常大。在防控过程中应结合这类疫病的特征,对进出饲养基地的车辆、人员和设备进行充分的消毒,同时还需要定期为活羊进行消毒和疫苗注射,当发现病情后应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参考文献

[1] 龙云凤,刘晓慧等.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及防控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2,33(05):94-98.

[2] 石岩,瓮善钢.小反刍兽疫的流行、诊断与防控[J].中国畜牧兽医,2013,40(04):231.

[3] 吴丽卿,康振江,杨玉英等.浅谈小反刍兽疫的疫病特点和综合防治[J].北方牧业,201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