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血吸虫病的防治研究
2016-10-21付希敬
付希敬
摘 要:羊血吸虫病近年来有在全国范围内蔓延的趋势,山东地区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相关病例,潜在危害巨大。本文对本病的病因、诊断与防治进行了总结,目的是进一步加强人们对该病的认识,积极预防和治疗该病,防止其对本地养羊产业造成大的冲击。
关键词:养羊业;血吸虫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86
养羊业近年来在国内发展比较快,目前养羊业中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对于一些寄生虫病疏于认知和预防导致很多养羊企业和养殖户都存在不同的寄生虫病,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羊的血吸虫病即是其中之一。
1 病原分析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导致发生血吸虫病的病原主要有3种,分别是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我国国内最为常见的当属日本血吸虫,该虫呈线状,为雌雄异体,常呈合抱体态。腹吸盘大于口吸盘,两吸盘相距较近。雄虫乳白色大小為9~18mm×0.5mm。雌虫暗褐色大小为15~26mm×0.3mm。虫卵椭圆形,呈淡黄色,大小为70~100μm×50~80μm。除日本血吸虫外,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也可以见到,埃及血吸虫为雌雄异体,但雌雄经常呈合抱状态。虫体呈线状。雄虫为乳白色大小为4.2~8mm×0.36~0.42mm。雌虫大小为3.4~8mm×0.07~0.12mm。虫卵呈椭圆形,无色,大小为72~74μm×22~26μm。曼氏血吸虫体表有结节。雄虫大小为3.12~4.99mm×0.23~0.34mm。雌虫大小为2.63~3.00mm×0.09~3.00mm。虫卵大小80~130μm×30~50μm。
2 发育史和发病规律
2.1 发育史
日本分体吸虫与东毕吸虫的发育过程大体相似,其不同之处是日本分体吸虫的中间宿主为钉螺,而东毕吸虫的中间宿主为椎实螺;此外,它们的宿主范围、各个幼虫阶段的形态及发育所需时间等方面也有区别。其发育过程如下:
雌虫交配受精后,在血管内产卵,产出的虫卵一部分顺血流到达肝脏;一部分逆血流沉积在肠壁形成结节。虫卵在肠壁或肝脏内逐渐发育成熟,进入肠腔,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虫卵落入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经胞蚴、子胞蚴形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游动,当遇到羊等终未宿主时,尾蚴即钻入羊皮肤或通过口腔黏膜进入体内。然后脱去尾部成为童虫,经小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肺、体循环到达肠系膜静脉内寄生,以宿主血液为食。体内的虫体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一般从尾蚴侵入到发育为成虫需30~50d,成虫生存期3~5a以上。
2.2 发病规律
本病在我国大部分省区均存在。日本分体吸虫主要发生在南方;而东毕吸虫主要发生在北方。感染途径主要是经皮肤感染,本病的发生主要与中间宿主的活动有关,多呈地方流行性。急性病例多见于夏秋季节,而慢性病例多见于冬春季。
3 临床症状和诊断要点
3.1 临床症状
日本分体吸虫大量感染时,病羊表现为腹泻,粪中带有黏液、血液,体温升高,黏膜苍白,日渐消瘦,生长发育受阻,可导致不孕或流产。感染东毕吸虫的羊多呈慢性型,主要表现为颌下、腹下水肿、贫血、黄疸、消瘦、发育障碍及影响受胎,发生流产等。
3.2 诊断要点
根据粪便检查和剖检发现虫体可确诊。粪便检查可用水洗沉淀法或毛蚴孵化法。现在也有用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进行诊断的。
4 防治方法
4.1 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
4.1.1 硝硫氰胺(7505)
4mg/kg体重配成2~3%水悬液,静脉注射。
4.1.2 敌百虫
绵羊70~100mg/kg体重,山羊50~70mg/kg体重,灌服。
4.1.3 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
200~300mg/kg体重,灌服。
4.1.4 吡喹酮
30~50mg/kg体重,一次口服。
4.1.5 硝硫氰醚(7804)
20~60mg/kg体重,灌服。
4.2 预防
定期驱虫及时对人、畜进行驱虫和治疗,并做好病羊的淘汰工作;粪便处理人畜粪便经发酵处理后再作肥料或制造沼气;饮水卫生管好水源,保持清洁,防止污染;不饮地表水,必须饮用时,须加入漂白粉,确信杀死尾蚴后方可饮用;安全放牧全面合理规划草场建设,逐步实行划区轮牧;消灭中间宿主结合水土改造工程或用灭螺药物杀灭中间宿主,阻断血吸虫的发育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铁男,赵秋红,于克江,董莉.牛羊东毕血吸虫病的防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2(10).
[2] 赵梅.牛羊流行性血吸虫病的诊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