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活课堂的实现
2016-10-21韩宾宾
韩宾宾
【摘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理想课堂实现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这在理论上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但在实践中却未能真正充分体现。面对新观念对传统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教师只有将工作的重心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为此教师可将知识的内容和方式转向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
【关键词】主体 生活化
前言
众所周知,有效课堂的实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生命本体,为学生会学、乐学、善学而设计,并以促进学生的幸福成长和终身可持续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
语文是社会生活的产物,语文教学首先是生活的需要,所以决不能离开生活。很久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缺少情趣,没有生气,无法在学生心中生根,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脱离了这块生它养它的“土地”——生活。
一、内容生活化
语文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易于激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教师讲的文章能够很好地和学生身边的事情直接联系,那么学生就无形中成了文章中的事情经历者,所以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我们知道,语文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只为获得学习材料中的内容,但是学习的内容与学习者的情趣却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语言生活化
语文课堂语言生活化,即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且富有哲理的生活化言语、例子教学,化解难点。语言教学的独特之处在于,语言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内容,而语文课的目的就是学习“语言”。
比如,在《师说》一文,讲到“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一词时,引导学生理解古今异义。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注释“求学的人”,然后追问:“你们是不是学者?”有的同学会说是,也有的同学会说不是,或许还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才是学者。”而此时教师就可以总结说:“你们是学者,但这里是学者的古代意思;老师是学者,是现在的意思。”而后还可以进一步说:“那你们是古代的学者,我是当代的学者,你们比我还有学问。”学生显然就会被老师的话语所逗乐。那么,就在这样轻松的问答中,学生就明白了“学者”一词在古代和现代的不同意义。
同时,这样生活化的语言是语文课堂实现对话的重要基础。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结合文本特点,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对话”的桥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连起“沟通”的管道。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生活化,即把生活中的情景搬进课堂。
如在学习《长江三峡》时,三峡的特点十分突出,学生能很好地概括出来,所以倘若教师再详细分析三峡特点的话,学生难免有些不耐烦。教师就可以抛开原有那种层层分析的模式。干脆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来介绍长江三峡,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当导游的角色。在学生介绍长江三峡后,教师可以和其余学生一起评价,特别是将几个“导游学生”进行对比,哪个更抓住特点,哪个能更好地选择运用了文中的古诗文名句、神话传说以及民歌、民谣,又或者哪位学生的导游词更吸引人等等。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无疑就能达到学生“掌握课文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手法;了解文中引用古诗文名句、神话传说以及民歌、民謠的表达作用”的教学目的。
四、未知内容生活化
人总是有很大的好奇心,而学生更是如此,未知的未经历的世界对他们来说往往更有吸引力。展示文章里面的世界,方式有很多,最直接的就是利用多媒体软件。
比如,在学习高中的必修三专题一的第一篇《祖国山川颂》除了从语言上让学生去感受祖国的山川美景外,教师可以以更直接的方式将祖国山川美景展示给学生。同时再加上比较轻柔的并且让人感觉宁静的音乐比如《雨的印记》,那样就让人觉得是一种享受,融有音乐的美感享受。再在学生欣赏祖国美景、对祖国山川美景赞叹不已的情况下,进一步看文章的语言,就容易体会其间所包含的情感。
五、课堂问题“生活化”
群众性问题是指以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为基础,为理解课文需要,而设置的相对简单而又能推动学生参与课堂的问题。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适当设置些群众性的问题,这样就能减轻学生对回答错误的害怕,增加学生对课堂的期待。
比如在《赤壁赋》中,第一段很明显的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答出来。像“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教师就可以问“如此悲凉的箫声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感受到,而文章中就有被此箫声感动的人。是谁?大家在第二段里找一下。”学生就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来,而且答案也会脱口而出。总的来说,这个方法最重要的是问题要简单,让全班的学生几乎都能答得出来。这样,学生学习轻松,课堂也活跃。
结语
学本课堂实现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无论是怎样的方式,必须首先意识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同时是人——一个生命的个体,尊重学生,从心里上“爱”学生,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从而挖掘其自身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2005年6月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2]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C].1999年3月第一版.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
[3]鲁洁,吴康宁主编.《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