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走向生本”
2016-10-21严惠
严惠
【摘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磨灭了学生对新奇事物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急待解决的事情。
【关键词】生本 教育 自主 姿态
当老师叫唤“学生越来越难教”,而学生嚷嚷“不想上学”的时候,教育专家和老师开始陷入了思考:是否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了?怎样抓住孩子们的心?已经迫在眉睫。
在这强烈的教与学的冲突中,全国各校应运而生了具有本校特色、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模式,编写科学、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书籍也陆续面世, 《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进入了我的视线。说实话,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完,看了有一半。刚开始我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因为里面的观点和做法是那么令人神往,开阔了眼界,引起了我强大的共鸣,心想:教育就该是这个样。好的东西一定要细细咀嚼。比如在第三页的《引子》里,书上说到:“这些教材的核心之点,是要让儿童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依靠儿童的内部自然来进行教育或教学。一年级的孩子入学才三个月,就在一种自主程度程度很高的学习中变得十分兴奋,他们很快就能阅读,他们可以朗读诗文,讲述故事,演课堂剧;他们在游戏中短时间就学会了过去难学的数学,而且成绩要更好。入学七八个月,孩子们就开始出现自主的阅读写作热,或者用纸笔,或者用电脑,写出了一篇又一篇的日记、文章,其文思敏锐和吸收信息的效率,大大超出了原来的预期。使执教的老师都感到惊奇:这样轻松就可以使孩子们得到过去苦读不果的东西!”这是多么让我们当老师的向往达到的境界,也是让我们这些当父母的放心满意的境界,说中描绘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教育状况。看到这里我完全相信书中所说得是事实,因为蒙塔古说过,在地球所有的生物中,孩子是最为如饥似渴的学习者,也因为克莱恩说过,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会变得简单。
我们的教育应该怎样做才是顺应孩子们的天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天性,使他们的收获像鲜花怒放一样。这样书中就自然地引出了生本教育这个概念,是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到此我也完全相信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从来有之的,是真正为学生考虑的,是蹲下来和学生站在一起的理念,是真正尊重学生、发展学生的理想理念。而我们之前所说的“教育”、“教学”完全是从我们大人的思维角度说出来的,孩子们是完全的弱者、完全的被动,说孩子们应该受教育,完全是从长大后成人的状态来说的,这些词本身就包含了成人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把真正要学习,想学习的孩子的内心需要忽略了,于是就产生了许多不适合孩子们内心需要的教育理念和做法甚至教育体制。
生本教育虽然还是教育的说法,但是他毕竟提出了“生本”二字,重视了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我们成人做的应该是怎样帮助孩子们打开新世界,让他们真正自主探索新世界,成人应该用儿童的眼光来思考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应该用儿童的胆怯来想像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应该用儿童对未来的设想来激发他们不间断的潜力,使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充实快乐而又满意地度过他们自己的每一天,这该是让每一个人多么神往的理想教育状况啊!所以我认为,与其说“教育”,不如换一个新词来弱化“教育”的高姿态,特别是当着孩子们的面,更是不能说“教育”,可以说共同“学习”;可以再蹲一下,说“探索未来”,因为孩子们是代表未来的,老师来向你们学习,所以老师是来探索“未来”的,看看你们的小脑袋瓜里都装了什么新奇的想法,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作者郭思乐给书起名叫《教育走向生本》而不叫《生本教育》,我自作多情地認为他更重视“生本”,而轻视“教育”,他看到了儿童的开放性、宝藏性、学习的天性。我们这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是应该走向“生本”了,再也不能摆高高在上的成人姿态了,我们是为孩子们服务的,要学会怎样顺应他们的天性,怎样开发一座座的宝藏,又怎样让他们感觉学无止境。如果真的做到这些我们成人就真的是在“探索未来”了,我以为要做到这些也决不是一个老师的力量就能做到的,至少需要一个学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