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优生”的全面发展

2016-10-21胡新云

俪人·教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考试同学老师

胡新云

所谓“优生”,我以为一般是指那些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各方面比一般同学要优秀的学生。但许多老师却只以成绩作为评价优秀的唯一标准,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老师往往给予他们很多表现机会,对他们的夸奖也毫不吝啬,而其他方面则不够重视,甚至不予涉及,可谓是“一美遮百丑”。殊不知,这样会引发许多不利于优生全面发展的问题。

由于这样的“优生”常处于优越的环境中,所以,身上会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毛病,导致他们发展不平衡,甚至出现高分低能低品质的偏差。

某曾对16名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进行过一次特殊的考试。主考老师在考室门口放着一把倒置的扫帚,这些学生进入考室时无一人扶起扫帚;考试中削完铅笔后主动把铅笔屑打扫干净的仅三人。考试完毕,主持人对学生说:“今天的考试结束了,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你们都没通过今天的考试,因为你们在考试过程中的言行已经给自己的文明习惯打了个不及格的分数!”

此类“优生”的故事还有很多。清华大学刘海洋向狗熊泼硫酸、北大一学生因怕“土得掉渣”的父母 “现丑”,不让父母来校看望自己,还长年不回家……

这些人不可谓不优秀,但他们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都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加以重视且须防微杜渐的。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出那些优生身上往往存在着一些共性的缺点:

一、心里充斥着骄傲情绪

由于成绩优秀,或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享受着同学羡慕的眼光,所以难免会滋长骄傲情绪。他们瞧不起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对其他优生常怀嫉妒心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发展成目空一切的人。

二、比较娇气,缺乏抗挫能力

因为早已习惯了别人的溢美之词,而且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一旦遇到挫折,受到批评,就很难正确对待,甚至一蹶不振。一点小小的挫败感会被他们无限放大,成为沉重的精神包袱。近年来,不少因承受不了各种“打击”面自杀的学生,多是人们眼中的优秀学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具有较强的虚荣心

因为优秀而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时间一长,就会滋长虚荣心,这种虚荣心又促使他们极看重老师和同学们的看法。无形之中,他们在心理上自然就生发了要极力维护这种“众星捧月”般的感觉,容不得他人破坏。哪怕别人客观地指出他的某些问题,他也不会接受,甚至对批评者还有“想法”,这种虚荣心也会导致这些优生的性格变得脆弱。

四、自私心理比较严重

我们也许都有过一种经历:在街上遇到自己曾教过的学生,往往是差生跟老师热情地打招呼,而那些优生却常常表现平淡,甚至视而不见。究其原因,我以为,这缘于优生常以成绩为荣,至于尊重、善待、感恩别人等等,却很少重视。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感受,重视的是自己的利益,这就形成了自私心理。

基于以上几点,我以为,对优生的教育与引导,切不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优秀,尤其不能因成绩优异而忽视品质、习惯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清楚了这些,就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加以改正,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那么,如何做到这点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觉得可从如下几方面展开教育与引导。

一、帮助“优生”认清自己

优生因为成绩的优秀,得到过许多赞美,自信心也比较强,这是好事,我们应该予以保护和鼓励。但同时,许多优生因此而对自己认识不全,单纯追求成绩,对自己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为人处事等众多方面缺乏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认识不足,甚至“避而不谈”。这些都会影响着他们进一步提高综合素养,影响着他们健康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他们成为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我们应该帮助他们认清自己,跳出“成绩”这一局限,让他们从其他方面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可以引导他们与当代杰出少年比较,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短处;可以拿他们身边的例子引导他们进行对比,让他们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对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的失败经历进行冷静分析,寻找差距;还可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活动,让他们正确而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发现不足,弥补缺失,进而发展、完善自己。

二、训练“优生”抗挫能力

长期处在表扬声中,就像宝塔尖上的明珠,很少品尝失败和被冷落的滋味,导致这些优生承受打击的能力相对比较脆弱,所以要有意识地训练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

1、在班上不能给优生搞特殊化,应一视同仁。虽然这会让优生们感到一种失落,但要相信这只是暂时的。

2、优生担任班干部不能搞“终身制”,要定期轮换,使优生在“权力”的“得与失”中变得正常化。

3、对优生所犯的错误不可迁就,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否则,就会使其一犯再犯而不会自省。

4、要多给优生创造品尝失败的机会。让他们品尝失败,并不是有意打击他们,而是在他们现有能力的基础上,对他们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让他们去面对更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扩大他们体验的领域,从多方面加以磨炼,最好是让他们在成功与失败中交替品尝,只有这样,才会让他们习以为常,感受到成功与失败会经常并存,这样就有利于他们坦然地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失败与挫折,也会使他们的意志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加强思想熏陶感染

教师要引导优生走出“成绩至上”的误区,让他们明白,一个人的发展,除学习成绩外,还有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文明礼貌等很多方面都需要学习与提高,让他们明白“人才”是“先成人后成才”,只有把“人”做好了,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上真正需要的有用之才。可以从正面以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例,给他们讲述或引导他们观看有关的视频,给以恰当的引领;可以从反面选择那些曾经的“高材生”违背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所作所为的故事,引起优生的思考,产生警醒作用;还可以为优生创造适当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励他们在各方面都能表现优秀(而不只是在成绩方面),体验到别人对他们不同方面的认可,扩大他们对“优秀”范围的理解……

如今的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在学校取得过优异成绩的学生,而是需要各方面都优秀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着眼于学生整个人生的發展,着眼于社会真正的需求。不片面追求成绩,而应重视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对优生更是如此。

猜你喜欢

考试同学老师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