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直观在计算教学中的一点思考
2016-10-21孟凌飞
孟凌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增了几何直观这个核心词汇,也是课标的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可见,几何直观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几何直观不仅在图形与几何中用到,在数的运算教学中能用直观的办法、用图形的办法,把它描述刻画出来,会使这个对象更容易理解。在计算教学中,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算法是算理的提炼和概括,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是计算熟练程度的提高,更是学生对计算算理的理解。西藏的整体教育水平比我们要低很多,整体的计算能力和数感也很差,因此,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更加迫切。
一、实物直观 简约算理
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易记住,而对枯燥、单一、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毫无兴趣。因此在许多的公开课、展示课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不愿意选择计算类型的课题,在一些常态课中教师也往往是出示例题后,直接告诉孩子们算理,然后通过反复练习来让孩子理解,其结果好多孩子计算常常犯错。而几何直观能够将其枯燥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可观察的,可触摸的,具有现实存在感。实物直观可以是我们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物体,也可以借助小棒、圆形、卡片等辅助的实物教具、学具。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在教学时可以用实物直观,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来感知从而理解算理。
如:二年级的孟雪明老师在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时,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从而提学生的计算能力。例4:35+37
让学生同桌合作在面摆小棒学具,先摆: + =
然后摆 + 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拿”,使得 变成 “凑”成10个小棒,外面还有2个,“合”起來就是12个小棒。
最后将两次操作结果合并即得到72,整个计算过程,在“拿”的基础上提升,把7分成5和2,5和5凑成10,10加2是12。最后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拿、凑、合”的过程。此时,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凑十”的含义,从而掌握“凑十法”。学了35+37,举一反三。100以内退位减法,“破十法”、“连减法”也是如此。用实物直观演示,尤其是学生借助小棒的操作演示,把复杂的凑十、破十、连减变得直观、简单。
二、符号直观 深化算理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知觉、观察和想象趋于完善,有意想象的成分大量增加,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在理解算理时,可发挥简约符号直观的价值,让算理深化提升,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李丽萍老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采用了几何直观的符号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积写在哪位和竖式的定法的算理。
例2:
首先让学生经历分解的过程来理解算理学习算法。通过动手勾画分解点子图—— 说分解点子图的过程——尝试用乘法竖式表达分解综合的过程。
由动作过渡到形象,最后过渡到符号表达,使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不断递进的过程,有利于算理的理解,算理与算法的结合。
授课教师将点子图和竖式设计在一张页面上,勾画点子图时竖式把12套书分为10套和2套,分别对应竖式中的十位和各位,再提出“8写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28表示什么?4写在什么位上?14表示什么?”等突破难点的问题,图式结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明确乘法两步竖式的写法,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在教学时,尝试着让孩子们自己列乘法竖式表达乘的过程,在计算中部分孩子会出现了 的现象。这时不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鼓励别的孩子提问题,并提出“该如何清楚准确的表达计算的过程?”这一问题,再次让孩子们回归到点子图中,让孩子体会14×1=14实际是 ,此时前面在数位出现问题的孩子恍然大悟,这种符号的直观对于孩子思维的训练,算理的深化起到化繁为简作用,让孩子对于算理的理解水到渠成,真正让孩子体会到“奥.....原如此”的数学学习的喜悦感和成功感。
借助于几何直观、几何解释,能启迪思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抽象的内容和方法,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使思维很容易转向更高级更抽象的空间形式,使学生体验数学创造性工作历程,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用图形说话,用图形描述问题,用图形讨论问题,应当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质。
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
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切莫忘,几何代数流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 -----华罗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