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探微

2016-10-21田洁

俪人·教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审美教学新课标初中

田洁

【摘要】初中语文中有很多小说题材的文章,透过文章的故事可以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习初中语文小说能够使学生从小说中感受到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意识。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小说的学习来论述小说中的审美教学,通过分析新背景下初中语文中小说的审美教学,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 小说 审美教学

一、重视课堂设计,指引学生感受意境美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成败与否的关键,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起到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热情,吸引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时,教师要尤其重视课堂设计,精心准备课堂资源,为学生构建起审美平台。首先,教师应该设置对经典段落的朗诵环节,学生在经典段落的朗诵中体验到小说的意境之美[1]。比如在鲁迅的《孔乙己》一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段朗读,在读到“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这一段时,教师可以停下来,使学生仔细体会作者创设的文学意境。其次,教师应该设置对关键内容的提问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可以辅助学生理解,比如,教师可以这样问“作者通过哪几种事物来进行人物形象塑造,各有什么特色,这么写的好处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加深了小说的审美解读。

二、重视想象教学,提高学生审美想象力

小说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合,小说的审美教学不能只拘泥于字面意义的解读,更应该指引学生发挥想象力,进一步开展个性化美学经验的建构。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小说审美教学时,可以根据小说的关键情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教学使学生获得内在启示。例如,在《故乡》一课中,教师可以针对作者对闰土这个形象前后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根据“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和“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两处的对比,学生可以想象到童年闰土的活泼可爱与成年闰土的呆滞麻木,从而生出对真挚心灵的热爱以及对等级观念的憎恶,深化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结合真实生活,引导学生感受整体美

小说作品的审美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的结合就不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属于片面的、抽象的、建构在认识论基础上的知识审美,只有与生活真实相结合的审美才能达到美学的超功利境界,实现整体美。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小说审美教学活动时,应该特别注意小说解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小说视角透视生活真实,实现学生对小说的整体把握。比如说毕淑敏的小说《一厘米》,主要是一篇有关于买票的小说,也围绕着到底该不该买票展开了全篇的故事情节,小说中冲突的高潮却是关键性的一厘米,这一厘米在小说中关系到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同时也关系到一个母亲所代表的形象。父母的言行举止以及言传身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重要,该篇小说就是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将一位慈母严格的自我要求和对孩子成长的关爱和教育尽可能的做到极致。教师在针对该小说进行教学时,在启发学生带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触动对小说的深刻理解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关于自己父母平时某些言行对自己的影响,进而帮助学生通过小说审美上升至价值审美,又通过价值审美回归生活审美,使学生在审美中获得整体性体验。

四、联系小说情节,促进学生感受环境美

小说情节是构成小说的骨骼架构,通过对小说情节的解读,可以实现对小说的综合把握,从而感受小说所营造的环境之美。小说环境是指小说中的人物、事物在具体的时间地点所发生事件脉络构成的整体氛围。小说的环境审美,包括了对小说人物、事件等要素的综合审美,是小说审美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关键描写之处,尤其要注意分析同一人物针对同一场景或事件前后的变化情况,从而揭示出人物的关键性格或普遍的人类情感,通过小说人物的解读使学生形成对“人”的理解与关照,感受小说环境对“人”的艺术塑造。教师还应该针对构成小说的其它要素进行一一解读,抓住主要审美特征,感受小说营造的特殊人文环境[2]。

五、合理创设情境,深化学生对美的理解

初中阶段的学生初步形成了理性化认知能力,但是感性思维占主导的因素仍然影响着学生的接受方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小说审美教学时,应该尊重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弱化语言所构成的抽象理念传递,而是积极创设具体可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自觉形成情感认识。比如说,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教学资源,在授课时向学生展示多媒体教学情境,通过音、画、境结合的动态影像为学生呈现出一个逼真的小说世界,学生轻松实现了对小说所营造的文学意境的感官审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价值的升华,最终实现学生的理性審美,形成学生稳定的审美经验[3]。

六、创新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审美互动

审美交流是审美的深化过程,审美是心灵之间的深刻共鸣,是人类普遍情感的价值认同。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审美教学时,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教师讲授法的灌输方式,实现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采取提问法,将小说的解读分析与情感审美等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深化对小说美学世界的个性化解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认识。因为小说的独特文学形式,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等课堂活动,学生自愿组成小组,自主排练协调,在互动中实现审美交流。

【参考文献】

[1]旦正吉,代青卓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研究[J]. 赤子(上中旬),2014,10:105.

[2]刘新雨.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的审美教学[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08:30.

[3]旦正吉,代青卓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学研究[J]. 赤子(中旬),2014,12:105.

猜你喜欢

审美教学新课标初中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
高中美术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
中学语文审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