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体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10-21谭芳

俪人·教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谭芳

【摘要】自新的课程标准制定以来,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文体知识的教授越来越重视,学生们只有掌握了全面的文体知识,才能提高对语文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继而在语言知识的运用和表达上提高修养,为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文体知识

初中阶段的基本文体知识,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类。学生需要在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清晰了解每类文体手法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区别,继而在回答相关的文体知识的题目时表现出专业性和明确性。一般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师会通过课内教材内容的教授和课外语文知识的练习,指导学生们逐渐加深对各类文体知识的辨析和理解能力,从而保证今后独立解答相关文体类题型的正确率和完成度。初中生对文体知识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文体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理解,第二个阶段就是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中实现对文体知识的辨析和运用,继而完成对文体知识的语言和行文的理解运用。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案例,笔者认为文体知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根据文体知识的主要类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修辞手法类文体知识

初中生对修辞手法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有所接触,因此,对常用的修辞手法,学生们能够快速地辨别和表达出来,而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修辞手法的教学,在小学了解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朝着应用的方向发展。具体来看,语文教师可以从阅读理解和作文两个教学模块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的领悟能力。

首先,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层面语文教师往往需要向学生们介绍每个修辞手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运用的作用以及好处。学生们只有掌握了修辞手法的各个形式和作用,才能在今后的各类阅读理解中体会语言运用的美妙和作者的个人感情色彩。例如,修辞手法中的比喻手法,往往会使得表现的内容和形象更加生动和丰富,从而增添文章的感情色彩;拟人手法的运用往往会赋予被拟人的物体以动感,增添文章的活力;排比手法的运用往往会增添文章的气势,表现作者的感情态度;夸张手法的运用往往会从夸大和夸小两种层面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增添文章的语言感染力。诸如此类的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是为文章行文的结构和感情服务的,有利于作者思想感情的生发。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们完成对修辞手法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之后,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修辞手法运用的辅导。初中生正处于对语文语言学习理解和运用的关键阶段,对修辞手法的扎实掌握和运用,一方面可以凸显他们对文章行文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他们从修辞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作文的形式表达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学习成果。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600字左右的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时,通常可以鼓励学生们运用两到三个修辞手法,在提高作文表现效果的同时逐步实现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二、表达方式类的文体知识

在学习和掌握了基本的修辞手法技巧之后,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每种表达方式之间的细微差别。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既是不同文体表现内容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表达特定感情的语言手段,初中生在学习此类文体知识时,需要尽力体会每个表达方式的特点和差别。

首先,在课内和课外的阅读理解教学层面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向学生们介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这五类表达方式的特点,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学习这五类表达方式的技巧。例如,记叙是初中语文材料的主要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过程的叙说和交代,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学会以精炼的语言概括出记敘类文章的大意,从记叙文六要素或三要素出发,以精炼的语言得出最完美的回答。

其次,初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作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训练,指导他们通过对五种表达方式的写作和思考,体会中文写作的语言魅力和情感态度。具体来看,记叙是初中生作文的主要写作手法,而对人物外貌、心理、语言、神态的记叙往往需要学生们进行细致的观察,从正面和侧面两个维度进行描写,在写作情感性比较强的文章时,初中生往往还需要借助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达到自身抒情的最大化和真实化,从而提高文章写作的感染力和写作色彩。初中生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会逐步掌握每个表达方式的技巧,提高语文作文写作的水平和能力,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中文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三、表现手法类的文体知识

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学习过程中,往往还需要重视对表现手法的讲解和运用。学习和了解多样的表现手法,往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思考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借鉴意识,将多种表现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从而提升自身作文的文采表现力。

首先,在阅读理解层面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向学生们介绍常见的表现手法,指导他们了解每种表现手法的形成结构以及背后蕴含的深意,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各类文体的表现手法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主要呈现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记叙文的表现手法主要呈现为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除此以外,表现手法除了依据不同文体呈现不同的形式,往往还与艺术手法相一致,常见的象征、想象、烘托、反衬、渲染等表现手法往往会在阅读理解中加深文章的说服力和情感力度。

其次,在作文写作层面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在充分掌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文章结构和行文表现的构思,通过借助多种表现手法实现对文章写作的整体结构和内容的把握。一般情况下,初中生在写作中往往会呈现出平实的叙述,对文章的整体结构缺乏有意识的构思。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要求和鼓励学生们列好详尽的提纲,从作文结构和内容主旨上进行相关命题的思考。

本文主要侧重从文体知识的角度,分析和探讨了对初中生阅读理解和作文层面的教学,以期提高学生对文体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明白文体教学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能力提高的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鼓励学生们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有针对地进行补缺补差,进而提高语文整体的成绩。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