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之我见

2016-10-21段惠莲

俪人·教师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真情实感体验培养

段惠莲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它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有关,需要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才能写手生活中独特感受,但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学生的作文空洞乏味,千篇一律,背作文、套作文现象突出,缺乏真情实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们老师又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呢?

【关键词】真情实感 体验 生活 培养

天空需要阳光,大地需要绿色,作文需要有情感,作文的情感就好像万物所需的阳光,滋润万物的水一样重要。作文失去了情感犹如一个人失去了最重要的灵魂,永远找不到精神家园的寄托。

都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说明亲身体验的重要性,没有对生活的的体验,不把作文的根基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融入生活,体味生活、我们才能下笔文思泉涌,做到下笔如有神,真正做到登山要情满于山,观海要意溢于海,让学生的作文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不是像当下一些孩子的作文枯燥乏味,缺少生气,空话、套话很多,文章毫无真情实感,远离了学生自己的真实情感却依然让学生人云亦云,背作文,套作文,于是他们不再真诚地袒露心迹,热诚地拥抱生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长期的应试教育束缚了人的思想发展,学生作文缺乏自由的想象,人们总是认为前人已经把文章写尽了,自己已是江郎才尽,缺乏创新精神。再加上孩子们耳边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伴随着社会一些人对作文的误导宣扬,在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学生长时间地接触没有个性的文化,个性得不得张扬,自然也就写不出有来自孩子心灵深处的美文,有些教师过分注重作文套路的训练,对孩子们作文的内容和方法又限制得过于呆板,经常固定学生写作的版式,这样,作文教学便成了一种毫无生气的僵化的套路训练模式的桎梏。不是激励学生用张扬个性的语言,发自内心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让学生生硬地人云亦云,背范文,记套路,这样就使这些天真烂漫本来很有思想的孩子失去了本应有的童真和灵性,成了为老师而写的“应考作文”。家长更是盼子成龙心急,让无忧无虑的孩子变成了读书的机器。如此做法,孩子们的目光怎么能清澈,文思怎么能飞扬?作文怎么能根植于孩子愉快的童年生活?

首先,让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融入生活。

著名诗人艾青说过:“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情真意切是行文之生命,情感是一篇作文的血脉。对于小学生的孩子来说,要写出有情有意的文章,就要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在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里,有童年的友谊,有童年的趣事,有日日新升的太阳,尤其有多姿多彩的四季的变化,生活吸引着孩子,感召着孩子,鼓舞着孩子,孩子的身边每天都发生着新的事情。生活是孩子清澈眼睛里的发现、孩子创造灵感的源泉。让孩子认真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会使孩子从中有所发现,受到各种启迪。这些都强烈地激发小学生的习作欲望,表现欲望,在这样的冲动下,学生便“身不由己”地投身到“自我表白”的创作之中,做到有感而发,有见可写,有情可表,不知不觉中变作文“恐惧”转为“享受”了。因此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做生活地有心人。引导孩子把着眼点放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上,关注身边日常生活,用自己的双眼,发现生活中非常有趣、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要让孩子走出教科书,能走出课文中每单元的作文训练。取材于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紧按生活的脉博,追赶生活的脚。

其次,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孩子也有自己的世界,要让孩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认真、真诚的体味,做生活的有情人。要让孩子留心观察生活,感受父爱母爱师爱的真诚,同学情谊的可贵,才能体味出人间最动人的真情,体味出亲情,体味出挫折的滋味,体味出孤独,体味出风云雨雪,举手投足的情谊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感知真善美假恶丑,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孩子们爱幻想,富有同情心,情绪不稳定,一部卡通影视剧可让孩子如痴如醉,一个童话故事可让他们黯然失神……作为教师我们要指导学生读好社会这部“无字书”,引导学生去观察山川、草木、花鸟鱼虫,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体验,以获取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学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有了对人生的感悟,有了自己心灵独特的体验历程这样才能对生活中的真假美丑有敏锐的感觉和反映,才能够丰富的体验,感悟到一切美好的东西,人间真情,这样表现在作文中,我们才能看到无遮无拦的,颗颗纯真鲜活率真的心灵。

再次、处处留心、融入生活

让学生时时留心,处处在意,把每天观察到的事、人、景、物等分类记录下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日记中学生可以不受作文题目的限制,天南海北地写自己想写的事。

校园和家庭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要鼓励孩子走出家庭和校园,融入社会生活中。多带学生去参加“学雷锋义卖活动”、少年军校体验活动、六一游园活动 、假日小队活动、植树节植树、清明节扫墓等活动,这些活动能提高孩子的体验能力,让孩子融入社会,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其实孩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就是孩子写作的沃土,在孩子的童年生活中有高兴的,沮丧的,有趣的,无趣的各种体验,教师要善于将孩子的体验加以发掘,帮孩子走进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最后反映生活。

最后、广泛阅读,强化习作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需要优化教学方式,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积极进行作文教学。应该做到:(1)积极引导,有的放矢。为了做好写作教学,教师可以出具一些开放性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敞开心扉结合主题来自由写,然后指导学生交叉评改,教师最后点评,反复练习,久而久之学生便有想寫的冲动。(2)合理安排教学结构,在语文教学中穿插作文教学,应该将学生生活与语文作文教学相结合,在促进学生知识正迁移的同时即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3)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教师需要创造富有创造性的教学环境,做好课堂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对于促进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培养至关重要。

总之,让孩子用心去写,用情去写,自由去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不再是一篇篇人云亦云的范文背诵,而是一个个灵动的生命在书本上跳跃。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3]王栋生。《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人民教育,2008,5

猜你喜欢

真情实感体验培养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