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秋季植树造林林木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2016-10-21乔广铭
乔广铭
摘 要: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乱砍滥伐现象屡见不鲜,导致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继而引发各种环境问题,例如水土流失、雾霾、沙尘暴、泥石流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植树造林工作。近几年国家开始提高对植树造林工作的重视程度,但是在具体植树造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树木死亡的现象,影响了植树造林工作的进程。文章主要针对提高秋季植树造林树木成活率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扩大植树造林面积。
关键词:植树造林;秋季;技术措施;林木
相比其他季节来说,秋季是植树造林的最佳时节,林木的成活率比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必须采用科学的技术措施。土地对于树木的生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植树之前应该选择最佳的种植区域,并对土地进行整理。同时根据土地的具体情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在种植之后需要做好抚育工作,关注施肥、除草以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当前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扩建导致森林面积锐减,致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所以必须做好植树造林工作。
1 植树造林技术措施
要确保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就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1 选择合适的栽种时间
由于苗木在秋季会进入到休眠阶段,而地上水分蒸腾速度变慢,各种营养物质消耗的速度相比其他季节也有所减缓,但是苗木根系在地下则是非常活跃的,各种生理活动仍在继续,所以秋季是苗木种植的最佳时节,能够有效地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具体的栽种时间是每年的十月初到十一月中下旬。如果时间太早的话,地上各种代谢活动都比较活跃,营养物质留存的比较少,水分蒸发比较快,不利于苗木扎根成活。如果栽种的时间比较晚,外部气温过低,不利于苗木扎根,导致苗木根系不稳,进而造成苗木死亡。
1.2 选择合适的树种
树种的选择需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也应该结合植树工作的实际要求和具体目标。选择秋季植树造林时,工作人员应该选择那些耐寒的树种,例如松树、柳树、杨树等,能够抵抗冬季的寒冷而成活。
1.3 要科学的栽植
秋季植树造林的过程十分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苗木的成活率。我们必须科学栽种,做好整地、选苗运苗、栽前处理以及栽后管理等工作。
针对整地方面,应该确保挖穴能够与苗木需要的实际尺寸相符合。如果种植区域是缓坡地,那么就需要清除杂草,然后焚烧。如果各方面条件可以的话也可以对种植区域进行全垦。假如种植区域是陡坡地,那么为了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应该留出水平植被带。如果想要种植果树的话,则需要对平缓的地方实行全垦,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为苗木的成活提供必需的养分。
苗木的選择直接关系到苗木的成活率,所以必须重视选苗运苗过程。首先,应该选择那些木质比较好、没有病虫害、外皮没有损伤的苗木。其次,选择那些根系相对比较完好的,而且必须保证每根苗木都有十条以上的二十到二十五厘米的侧根。针对带土的苗木,应该保证土球的直径是苗木根茎的七到十倍左右,能够紧紧地包裹苗木根茎。此外,尽量选择当地抚育的苗木,这样的苗木能够更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成活率更高。如果必须外调苗木,需要做好苗木的遮盖工作,避免苗木根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导致水分大量流失,降低苗木成活率。
在真正栽种之前还应该对苗木进行处理,截去苗木冠部,这样能够减少苗木本身的水分流失。截干的高度应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在栽种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苗木的种类和具体作用,同时还应该对苗木的生长特性全面了解,如果树种本身属于干性,那么截干的高度就不宜过低,一旦过低就可能导致苗木日后成长的位置偏低,不利于后期的养护工作。如果是为了城市绿化而栽种苗木,那么截干的高度就应该适当增加,通常会保持在二点五米以上,如果是荒山造林,那么截干高度就需要在二米到二点五米之间。要想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在栽种时就应该完全按照实际栽种要求进行,对每个环节都能够认真负责。
在栽植中需要注意栽植的方法。那么首先应该注意浇水量。在苗木栽植完成后,需要立即对其浇第一遍水,在3天后展开第二次浇水工作,10天后要浇第三次水,在三次水浇完后,可以对其封穴过冬。在每一次浇水的时候,都需要确保浇水充足,对于那些带土球栽植的苗木,需要保证在第一次浇水的时候,土球完全被水渗透,确保根系能够与土壤完全解除,从而有效的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在栽植后需要重视管理工作的实施。造林关键部分之一是栽后管理工作。为了避免树木受到虫害以及牲畜的损伤,需要多多检查栽植后的苗木,实现保护树木的目的。可以应用石灰加上定量的石硫合剂来涂白树干,这样不仅能够将越冬害虫杀死,还能够避免由于昼夜温差大给树木带来伤害现象的出现。
2 秋季造林的重要性
秋季造林有很多好处存在,本文主要归结三大点,即:一是在秋季植树造林中,能够避免由于夏季高温带来的干旱,有利于苗木保持水分,在提升成活率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秋季的气温比较适中,苗木的水分蒸发量一般比较小,由于苗木需要较长时间去适应土壤,为此充分的水分有利于苗木的成活。尤其对于那些长青类与抗寒能力强的苗木生长是非常有利的。秋季栽植以后,待夏季来临时,苗木已经根深蒂固,有一定能力承受夏季高温干旱气候;二是在秋季造林时,能够避开病虫害季节。如果在春季栽植,苗木正处于嫩叶生长的阶段,如果养护工作与防治工作不到位,极有可能给苗木带来病虫害,降低苗木的成活率。而秋季造林气候比较凉爽,害虫绝大部分活跃不频繁,这大大降低了苗木病害发生几率,能够为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三是秋季造林能够避开绿化大忙时期,这有利于保障苗木的质量,降低苗木的种植成本等。在春季往往绿化时间不充足,任务也很重,导致各个用苗单位抢购苗木,使得苗木紧缺,为了能够满足各个用苗单位的需求,供应商会忽略苗木的质量而大量供应,导致苗木质量下降,不利于其成活。而秋季造林能够有充足的苗木供应,并且能够保证其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通过对当前秋季植树造林林木成活率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从中也能够看出秋季进行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秋季植树能够进一步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为实现植树造林目标提供极大帮助。由于秋季的气候条件相比其他季节更适合苗木生长,能够有效地保存土壤中的水分。而且病虫害也不会在秋季爆发,避免了病虫害对苗木的损害。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各地方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人们也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提高了森林保护的意识,扩大了我国森林面积,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存环境,同时也促进我国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美丽古丽·阿西木.春秋植树造林的技术要点[J].农村科技,2011(2):56-85.
[2]李雪莲.关于我省东部秋季造林的技术探讨[J].青海农林科技,2010(1):29-30.
[3]柴贤,舒相才.腾冲县全面转变植树造林方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969-10970.
[4]甘义进.植树造林的文化内涵及其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3(5):23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