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朱自清欧洲游记中的人、物、情、味

2016-10-21梁怡宁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情味人物朱自清

梁怡宁

【摘 要】朱自清除了擅长于写散文,还擅于写游记,在游记的时候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就开始有了转变,不再是像以前一样运用大量的修辞使散文更加地优美。而是开始采用口语式的写作方法,从口语中表达景物,读起来有着现代口语的韵味。本文就是主要通过对朱自清欧洲游记的所见所感的分析,体现朱自清写作的特色,在文章中透露出朱自清对于游记中的人情的体味。

【关键词】朱自清;欧洲游记;人物;情味

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游历欧洲回来后写成了许多篇游记,《欧洲杂记》是其中很有名的一篇。朱自清在游记中多是写一些在异国他乡中遇到的事件,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一些当地的风俗习惯。通过对景物的细节描写,来展现对艺术、对历史、对文化的追求。通过对古老的欧洲文明的描写,对其欧洲的“人”、“情”、“味”进行了深化。

一、朱自清散文与游记的对比

朱自清在描写欧洲游记的时候,对景物前进道路的描写“只要不怕转变抹角,哪儿都走得到”,句子中使用了很多现代口语,让读者在阅读起来的时候朗朗上口,更加地明白他所写的是什么。这样自然清新的语言像是在讲故事一样,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而朱自清的散文比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描写中多是制造出很强的时空顺序,来描写夜晚的秦淮河的景色,水的样子、月光是怎样的、灯影照耀下的秦淮河的魅力。在描写的过程中多是运用一些文言成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显得比较绕嘴。

二、欧洲游记的写作特点

(一)修辞的运用

朱自清的欧洲游记中对于《威尼斯》的描写,主要是分为两大块进行描写的。“水上之城”和“文化艺术之城”,朱自清通过不同视角的观察对威尼斯进行了描绘,先是通过平视的角度来描写,站到地面上可以看到威尼斯被河网纵横,大运河使整个威尼斯横穿在街道的两端,河水的流向呈现出一个反写的S形状。再到俯视的角度写威尼斯,通过“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花团锦簇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在绿波里荡漾着。”这个角度可以把威尼斯的水文化看的一览无遗,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威尼斯水上的风光,像花朵一样艳丽。“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对于威尼斯从远处的景象进行描写,在这里没有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一些污染,只有温暖的景色。在运用词语的描写时恰当好处,从不同的视角展现出威尼斯“海上之城”的独特魅力。

威尼斯除了美丽的水景还有着一定的人文景观,朱自清为了体现威尼斯的文化,选取了以下几个地方进行了描写。其中重点描绘了圣马克方场,围绕着圣马克方场开展对于威尼斯的构思。在圣马克方场上有着一座历史很悠久的画廊,那就是也马奴儿第二的纪功廊,这个画廊代表着近代意大利经典的建筑。这个画廊在建筑方面体现出了欧洲人对房屋构造的黄金比例,整体分为三层,第二三层分别有左右两条道路,使这个画廊很匀称,有一种静静的美。通过对圣马克方场周围的一些景物的描写,使其浓缩成为威尼斯的一个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

(二)情感的表达

朱自清在描写威尼斯的时候,曾说过“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通过这一句话可以体现出,对于在威尼斯看到的水上城市唤起了朱自清对于家乡的思念。“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朱自清细腻的笔画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威尼斯初夏时候的还残留着春天的景色,就像是一个人离去,人们看到他的背影渐行渐远,通过对景象的描写表达出了对当前的依依不舍之情。

“海水那么绿…会带你到梦中去”,对于威尼斯海水的描写,可看出海水是多么的令人神往啊,让读者能够体会到作者在面对海水时的心情,是那么的明亮。朱自清在情感表达方面很是细腻,通过对文中细节的描写可以看出。在威尼斯他对周围公园的描写以及对圣保罗教堂的描写,每个柱子上都雕刻着历代教皇的像,在低低的墙上镶嵌着黄色的玻璃,就像是湘绣一样。可以看出他虽然在描写欧洲建筑物,但是也不忘自己国家的一些文明。把它们相互对比产生一种文化之间的不同魅力的比较,抒发作者对于祖国的热爱。

(三)语言风格

朱自清在语言上描写独具风格,在威尼斯很有名的就是坐在船上听着船夫演唱的夜曲。演唱夜曲的时候,船在水的中央漂着,两边的“刚朵拉”在水中滑动着,像是鸟的翅膀一样。在语言描写上使画面更加的生动、形象,带着清新的味道,没有了之前文言文的晦涩难懂,多了一份现代口语的特点。语言风格更加的简洁、带有自然的味道更加的易懂。

朱自清的文章总体上多以抒情为主,语言风格更加的细腻。比如在《荷塘月色》中对于荷塘的描写中运用了26个叠词,在读起来的时候很有美感很是押韵。透过朱自清文中细致的描绘,人们可以体味他在欧洲游记中的所見所闻,对于欧洲文明可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三、朱自清欧洲游记的文学意义

朱自清的欧洲游记带给了人们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体会威尼斯的水上风光、阳光明媚的巴黎、飘满郁金香味道的荷兰等。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欧洲美丽的风景,通过不一样的笔触来发现世界的美,体会世界带来的美好。通过对文字的体味,来感受古老的欧洲,重温历史下欧洲在现代文明中的风貌。还原那些古老文明遗留下来的美,体会欧洲的“人”、“情”、“味”。

四、结论

每个人都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想要体验不同的美景。美景不但是看看而已,还要从中感悟出一些人生哲理。朱自清就带着这样的情感走出国门,领略了一些不同的美景。朱自清的欧洲游记就带领着人们去体验了一些欧洲的人文与自然景观,细腻的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人格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袁小媛.闪烁的精神镜像:中国30年代域外游记中的欧洲形象[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7:137-139.

[2]黄科安.标准与尺度:论朱自清现代散文理论之构建[J].文学评论,2015,05:61-72.

[3]梅启波.20世纪30年代中国游记文学中的欧洲形象[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18-121.

猜你喜欢

情味人物朱自清
押题作文
匆匆
清芬正气朱自清
论《牡丹亭》的情味
——并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
现代笔法·古典情味·场上艺术——专访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授、编剧颜全毅
老情书 朱自清致武钟谦
细读出情味 想象得真趣
“心灵的感冒”:朱自清白璧微瑕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