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履屐”的词义演变探究

2016-10-21余桃桃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探究

【摘 要】本文分先秦至西汉、东汉至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五个时期对“履屐”一词的演变进行历时研究。每个时期选取代表性专书,对“履屐”的用例情况进行穷尽式查,研究“履屐”一词的词义由最初[鞋子,足衣]义演变为[小事]义的演变过程,并探究其演变脉络及演变原因。

【关键词】履屐;词义演变;探究

一、语料说明

本文在对“履屐”的调查研究中,对于语料的处理方法是:分先秦至西汉、东汉至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五个时期,在每個时期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专书,在此范围内进行穷尽性的考察分析。各时期的划分及代表专书如下:

先秦至西汉:《诗经》、《左传》、《战国策》、《史记》

东汉至隋:《论衡》、《汉书》;五部佛典; 《世说新语》、《贤愚经》、《百喻经》、《杂宝藏经》

唐五代:《敦煌变文集》、《祖堂集》、《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全唐诗》

宋元明:《朱子语类》、《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苏轼集》、《窦娥冤》、《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

清代:《红楼梦》、《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镜花缘》

二、“履屐”的本义及始见年代

1、“履”的本义

《说文》:履,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 ,舟象履形。一曰尸声。

《小尔雅·广服》:在足谓之履。

《玉篇·履部》:履,皮曰履。

2、“屐”的本义

《说文》:屐,屩也。从履省,支声。

王筠句读:元应引作履属也。又曰,屐有草有帛者,非止木也。

3、“履屐”的始见年代

“履屐”最早见于东晋干宝《搜神记》中:

遂以丝布单衣及纱袷、绢裙、纱衫裈、履屐,皆精好。

(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四)

三、“履屐”的历史演变描写

先秦至西汉时期,没有“履屐”的用例。

东汉至隋出现“履屐”3例,其中

表[鞋]义2例,如下:

例1 遂以丝布单衣及纱袷、绢裙、纱衫裈、履屐,皆精好。(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四)

例2 凡存神光,行真仙之事者。又不得以衣服借人,亦不服非己之物,诸是巾褐履屐之具,皆使鲜盛,三魂七魄或栖其中,亦为五神之炁,忌污沾故也。(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十)

表[小事]义,“履屐间”1例,如下:

例3 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识鉴第七)

唐五代出现“履屐”1例,为古语遗留:

例4 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亦得其任,所以知之。”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十九)

宋元明时期有“履屐”10例,其中

表[鞋义]6例,如:

例5 式忽梦见玄伯,玄冕垂缨,履屐而呼曰:“吾以某日死,某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

(宋·李昉《太平御览》卷三百九十七)

例6 进丝布单衣及袷、绢裙、纱衫裈、履屐,皆精好。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二九五 神五)

例7 勿以五月五日见血物,勿以六月六日起土,勿以七月七日思存恶事,勿以八月四日市履屐附足之物,勿以九月九日起床席。(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 说戒部三)

例8 刘与男女酹地祷之,不复出矣,妻竟以心痛卒。刘妹复病心痛,刘欲徙居,一切物胶着其处,轻若履屐,亦不可举。(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三六三 妖怪五)

例9 施行此道者,勿令人犯其履屐,弄其巾褐也,七魄变成龙虎,守人地关,伏于屐履之下;三魂化成灵光之云,映其巾中。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十一 秘要诀法部七)

例10 明日日中时,以东流水沐浴毕,更整饰床席,易著衣物,浣故者,更履屐,先除澡之。(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十三 庚申部三)

表[小事]义,“履屐间”3例,如:

例11 盖玄于履屐之间无不当其任,温于蒱博不必得则不为,二子于平居无事之日,盖必有以察其小而后信其大也,岂必大用而后见哉?(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例12 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亦得其任,所以知之。”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四)

例13 欲安民安矣,至于吾身之所以安,则谓之私而不敢为,夫岂人情也哉?履屐之间,可以用极;鼓钟之末,可以观政。(金·元好问《元好问集》卷三十三)

清代语料中没有出现“履屐”的用例。

四、“履屐”的历史演变总结

(一)“履屐”的语义演变图:

[足衣,鞋子] [小事]

(二)“履屐”的引申分析

引申理据:“履屐”是古人的足衣,服饰中的一种。足衣从所处的位置来讲,是处于最低位置,也是最不起眼的位置(古人的衣袍很长,鞋子是藏在里面不外露的)由这种位置上“不起眼,卑微”的特征引申指[小事,微不足道的事]。

(三)“履屐”的成词问题

“履屐”在语料中的出现率很低,总共14例。 应该判断其始终没有演变成词。

作者简介:余桃桃(1978-),女,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学位,铜仁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史、词汇学。

参考文献:

[1]《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训诂学原理》,王宁,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

[3]《训诂与训话学》,陆宗达、王宁,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探究
开放探究,创新应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对公路运输的探究
“推”法探究
梳理探究 三管齐下